开展“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开展“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思考
【摘要】:"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布局。鉴于沿线地区政情以及所面临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一带一路"建设不能仅把重点放在经济外交上,还应当夯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大力推进公共外交。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公共外交 增信释疑
【分类号】:D820
【正文快照】: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极有可能出现对资源、项目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 的无序竞争。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除了加强对各部门、各地区的规划协调之外,还的战略构想,成为新时期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永胜;刘东哲;;破碎地带与冷战后国际武装冲突[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锐;赵果梅;;出口贸易对中印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8期
2 冯维江;;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当代亚太;2014年06期
3 葛汉文;;地缘政治研究的当代复兴及其中国意义[J];国际展望;2015年02期
4 尚平;中唐至北宋前期西北市马贸易的变化及动因[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张绪山;关于“公元100年罗马商团到达中国”问题的一点思考[J];世界历史;2004年02期
6 吴宏岐;;新疆古代民族居住生活方式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以公元5-14世纪的吐鲁番地区为中心[J];暨南史学;2005年00期
7 聂静洁;;古代中印关系史重要史料的翻译、整理与研究述评(上)[J];南亚研究;2005年02期
8 聂静洁;;古代中印关系史重要史料的翻译、整理与研究述评(下)[J];南亚研究;2006年01期
9 靳艳;桑耶寺、吐蕃道与中印佛教文化交流[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张爽;;试论早期欧亚大陆的丝绸贸易——以丝路沿线的主要国家为中心[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强;唐代马球运动和现代马球运动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立恒;鄯善国丝织业与丝路贸易[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魏郭辉;唐五代宋初中印僧侣交往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陈爱峰;西夏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5 许娜;鄯善国世俗佛教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6 余凯;敦煌悬泉置遗址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任艳荣;“张骞凿空西域”历史现象再探讨[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巴图;蒙古国辽代城址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欧阳习若;入竺悟空考[D];浙江大学;2013年
10 郭佳惠;论二十世纪以来中英敦煌文化学术交流[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运忠,丛向群;论新世纪世界地缘政治的历史性重组[J];当代亚太;2001年04期
2 葛汉文;;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发展与地缘政治研究的未来[J];国际观察;2010年04期
3 蔡鹏鸿;;中国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及其影响[J];国际观察;2011年01期
4 葛汉文;;冷战后西方地缘政治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启示[J];国际论坛;2013年03期
5 顾肃;;论国家软实力的政治和文化维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李素琴;;全球经济失衡下实施国际协调动因及面临的挑战——基于美国次贷危机的联合救市视角[J];亚太经济;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宏斌;;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唐小松;;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8期
3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国家形象构建的战略沟通新视角[J];国际观察;2008年01期
4 徐莹;;中国公共外交的三大亮点[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Z1期
5 廖宏斌;;公共外交:国际经验与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1期
6 胡百精;;公共外交的语境、内涵与形态[J];国际公关;2009年02期
7 傅莹;;重视公共外交[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9期
8 陈昊苏;;加强公共外交 提升国家形象[J];对外传播;2009年12期
9 郜颖炜;;北京奥运中的公共外交浅析[J];改革与开放;2009年12期
10 檀有志;;错位与调适: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探析[J];美国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庆国;;崛起中的中国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2 韩方明;;中国公共外交:趋势、问题与建议[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3 加藤嘉一;;每个中国人应是公共外交“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4 赵新利;;对欧公共外交大有可为——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5 李巍;;对中国公共外交经典案例的一次深入剖析——评《中国世博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6 吴思科;;西亚北非变局为中国公共外交带来新机遇[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7 赵会民;;“中日小大使”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8 赵新利;;日韩留学生公共外交政策及启示[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9 吴泽林;;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10 郑万通;;公共外交是全民的事业[A];公共外交季刊2012秋季号(总第11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妍;开展公共外交拓展履职领域[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赵启正;提升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N];新华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 王尔山;美式公共外交的新延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曲星;中国公共外交顺势而为[N];人民日报;2010年
5 赵启正;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的大机遇[N];文汇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王淼;公共外交:匹夫有责的外交新视野[N];中国改革报;2010年
7 季明 宫一栋 缪晓娟;上海世博会搭建“公共外交”新舞台[N];中国信息报;2010年
8 包松娅;推进公共外交 塑造国家形象[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记者 顾意亮;全国政协与上海市政协联合调研世博会公共外交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包松娅;外事委:全力推进公共外交[N];人民政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阿雷(Alireza Khoshrou);冷战后中美新公共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3 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5 廖宏斌;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D];外交学院;2005年
6 袁王珏;全球化时代公共外交中的国家领导人品牌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曾琳智;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曲文娜;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彬;美国公共外交的历程与现状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霞;新中国公共外交发展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3 龚涛;中国公共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樊蕾;试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与国家形象的塑造[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胡婷婷;英国的公共外交(1997-2009)[D];外交学院;2010年
6 郑舒婷;试析中国对美国的公共外交[D];暨南大学;2011年
7 全李彬;公共外交的“客体”指向法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亮;中国公共外交析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刘炳香;公共外交:理论、实践及对中国的借鉴[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韩子玉;论美国的公共外交政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41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84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