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互联互通战略与中国国家安全——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互联互通

发布时间:2017-09-13 12:18

  本文关键词:互联互通战略与中国国家安全——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互联互通


  更多相关文章: 地缘政治 互联互通 东盟 国家安全 一带一路


【摘要】:互联互通不仅仅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盟各国人民交流,还应该包括制度上的互联互通。这一概念本身就隐含着深深的地缘政治色彩。东南亚国家地处南海周边,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地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东南亚在历史上就是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地。当前,东盟国家正在建设RORO航运通道,印度也打算利用"湄公河—印度经济走廊"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对于我国而言,海上航道安全面临战略性挑战。首先,海洋地缘环境复杂,我国海上通道安全出路受制于周边国家;其次,美国主导下的海洋秩序继续约束中国行动;再次,我国的海上通道安全面临海上非传统威胁。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
【关键词】地缘政治 互联互通 东盟 国家安全 一带一路
【分类号】:D815
【正文快照】: 互联互通(Connectivity)这一词汇,最早见于东盟国家制订的一项战略规划。1有人认为,互联互通的本意在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东南亚经济增长所必需的硬件,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2显然,这种解读是不完整的,互联互通还应该包括制度上的互联互通,这一概念本身就隐含着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梁志明;论日本对东南亚的占领及其影响(1941—1945)[J];世界历史;1995年04期

2 卢苇;;南海丝绸之路与东南亚[J];海交史研究;2008年02期

3 李晨阳;;走好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之路[J];世界知识;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5期

2 赵子聿;申三卫;;崛起与牵制,南海战略地位凸显[J];国家智库;2011年01期

3 刘明;;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刘明;;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12期

5 刘洪滨;;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和谐社会[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刘明;;中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李双建;于保华;魏婷;;世界重要海洋国家海洋战略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07期

8 李双建;徐丛春;;论海洋的战略地位和现代海洋发展观[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7期

9 赵宗金;尹永超;;我国海洋意识的历史变迁和类型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刘康;;国际海洋开发态势及其对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启示[J];科技促进发展;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永超;;试论我国海洋意识体系的构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同春芬;韩栋;;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海洋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薛晨;美国海权研究:成因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3 刘小军;关于当代中国海权的若干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庞卫东;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5 李成义;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姜延迪;国际海洋秩序与中国海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朱宇凡;中印海上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杨震;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D];复旦大学;2012年

9 毕世鸿;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统制[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芹;日本《海洋基本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宇;论中国特色海洋战略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留丽;论沿海国对船只污染的管辖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锋茹;专属经济区非沿海国军事活动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管岑;海岸带生态系统管理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赵蕾;中国制定《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纪爱云;试论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的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常虹;维护我国的海洋环境权益的法律分析及对策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刘田林;中国外交样式的新补充: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10 程前光;马汉的海权论及对二战前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松岭;;印度“东向政策”与印度——东盟关系的发展[J];当代亚太;2006年05期

2 何德勇;;浅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印泰关系[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02期

3 许利平;薛松;;冷战后印度与东盟关系:调整、发展与趋势[J];东南亚研究;2012年01期

4 黄正多;李燕;;多边主义视角下的印度“东向政策”[J];南亚研究;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F;;中国和东盟互联互通的意义、成就及前景——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J];国际展望;2011年02期

2 李晨阳;;中国发展与东盟互联互通面临的挑战与前景[J];思想战线;2012年01期

3 黎文涛;;当互联互通的“非洲梦”照进现实……[J];世界知识;2014年16期

4 李昕;;从“孤立”到“互联互通”:印度对缅甸外交演变[J];东南亚研究;2014年01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联合新闻公报[N];人民日报;2014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王成至;构建互联互通格局有利于亚太繁荣[N];解放军报;2013年

3 通讯员 陈艳;互联互通互动 建设“智慧闵行”[N];联合时报;2014年

4 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 柳蜻;香港:简而全的互联互通规定[N];人民邮电;2003年

5 本报驻尼日利亚记者 李凉;互联互通助力尼日利亚发展[N];人民日报;2014年

6 记者 暨佩娟;习近平将出席并主持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N];人民日报;2014年

7 李开盛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互联互通:惠及中国周边的基石[N];文汇报;2013年

8 本报驻印度尼西亚记者 刘慧;东盟四国携手促进互联互通[N];人民日报;2013年

9 记者 彭林 实习生 廖添颖 通讯员 孙凯;互联贯城际 互通促民生[N];中国建设报;2012年

10 福建 孙瑞灼;统一政府便民电话值得推广[N];中国信息报;2006年



本文编号:843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843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e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