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一带一路论文 >

耐寒、耐冲击高分子材料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4:13

  本文关键词:耐寒、耐冲击高分子材料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A6 纤维 低温 抗拉强度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高铁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而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是制造自主知识产权高速动车组的关键,本论文针对高速动车组特定关键部件所用高分子材料,通过一系列的表征手段分析不同配比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差异,优选推荐SCCJ4作为用材。本文开展了基础力学性能实验,并结合抗低温、抗紫外线老化、吸水率等实验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耐寒耐冲击高分子材料在加入一定量的纤维增强后,力学性能得到明显的提升,抗拉强度能够达到170Mpa。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结晶度为10%,平衡吸水率为1.25%,所添加的增强纤维能够阻碍内部结晶,降低材料的吸水能力。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低温、抗紫外线老化能力。在-40°C环境下,抗拉强度为145Mpa。在紫外线照射200小时以内,抗拉强度最低为147Mpa,下降幅度仅15%,冲击强度最大值为95×10-3KJ/m2,最大变化率为10%。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虽然能够降低材料的平衡吸水率,但在水煮的环境下,吸水率仍然较高,且吸水率的提升引起材料抗拉强度下降,冲击强度上升。5小时水煮条件下,抗拉强度下降至112Mpa,下降幅度为36%。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吸水及紫外线双因素作用下,经因素量化分析,当α取值0.1时,只有吸水率因素比值为2.83大于2.6,也就是说吸水率,即水煮对实验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5、纤维在基体内部分布均匀,增强纤维的加入降低材料的吸水率以及结晶度,提升了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但添加过量会导致材料脆化。6、经过上述力学性能以及抗低温、抗紫外线老化等实验,结合材料成型工艺难易程度及成本。对比了包括进口材料在内的其它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的结果为,SCCJ4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抗低温能力,且成型工艺及成本合理。
【关键词】:PA6 纤维 低温 抗拉强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31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6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
  • 1.2 耐寒耐冲击高分子材料概述及力学性能研究11-14
  • 1.2.1 耐寒耐冲击高分子材料概述11-12
  • 1.2.2 耐寒耐冲击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研究12-14
  • 1.3 耐寒耐冲击材料的相关改性14-18
  • 1.3.1 耐寒耐冲击材料改性研究现状概述14
  • 1.3.2 耐寒耐冲击材料改性的研究综述14-16
  • 1.3.3 耐寒耐冲击高分子材料改性后微观结构研究16-18
  • 1.4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综述18-22
  • 1.4.1 玻璃纤维强化方法18-22
  • 1.5 紫外线影响因素22-26
  • 1.5.1 紫外线概述22
  • 1.5.2 紫外线相关实验综述22-26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6-32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26
  • 2.2 实验方案26-32
  • 2.2.1 力学性能测定27-28
  • 2.2.2 抗低温及紫外线老化实验28-29
  • 2.2.3 吸水率影响下的力学性能实验29-30
  • 2.2.4 双因素实验30
  • 2.2.5 不同高分子材料设备取材力学性能测定30
  • 2.2.6 微观实验30-32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2-64
  • 3.1 基础力学性能分析32-34
  • 3.1.1 抗拉强度32-33
  • 3.1.2 冲击强度33-34
  • 3.2 抗紫外线及抗低温性能分析34-37
  • 3.2.1 抗紫外线老化分析34-37
  • 3.2.2 抗低温性能分析37
  • 3.3 吸水率对于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37-42
  • 3.3.1 不同吸水率下的力学性能表征37-39
  • 3.3.2 TGA及吸水率测量39-42
  • 3.4 双因素实验分析42-49
  • 3.4.1 双因素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表征42-45
  • 3.4.2 双因素分析45-49
  • 3.5 不同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分析49-58
  • 3.5.1 不同纤维含量下的力学性能分析49-53
  • 3.5.2 不同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53-58
  • 3.6 断口微观形貌观察及结晶度测量58-64
  • 3.6.1 试样断口的微观形貌拍摄58-59
  • 3.6.2 试样断口的结晶度分析59-64
  • 第四章 结论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华;曾鹏;张希伟;宋雪;;新型共聚改性尼龙MXD6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5年S1期

2 陈绪煌;陈新泰;陆杰;尹应乐;邢为高;;高透紫外线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年05期

3 马兴元;杨西萍;胡雪丽;李妍;宋卫民;肖鹏远;;PET/PA6橘瓣型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微观结构与性能[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3年04期

4 卢志敏;钱晓明;;PET/PA6橘瓣型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碱法开纤工艺[J];产业用纺织品;2011年09期

5 关磊;李桂娟;程桂茹;汪康;李媛;;PET/聚酰胺类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1年07期

6 徐铭韩;宫岐山;邱桂学;;EPM-g-MAH及玻璃纤维对聚酰胺6的增韧增强研究[J];塑料科技;2011年07期

7 刘生鹏;金晶;危淼;张苗;吴妮;张爱红;;原位聚合制备尼龙6/氢氧化镁纳米复合材料[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2期

8 赵海燕;刘欣然;张颖;姚艳梅;瞿雄伟;;增强改性PA6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11年02期

9 严峡;龙盛如;杨杰;;拉伸速率对炭纤维/尼龙6微复合材料微观力学行为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0年07期

10 张琦;黄故;;紫外线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老化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844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ydyl/844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c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