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劝农机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元代劝农机构研究
【摘要】:劝农作为我国古代农业专项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元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游牧民族统治者改变统治策略,及时地将注意力转向中国经济的基础,从而得以在汉地享国近百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举措。元朝对农业的控制和管理,集中地体现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由中央到地方的农业管理系统。从司农司的设置到劝农使的派遣,,从监察系统兼劝农事到地方官吏皆以劝农署衔,构成了元代所谓“上有司农之政,下有劝农之臣”的比较完备的农业管理体系。在这一套自上而下的庞大劝农官制系统中,劝农使的作用最为引人注目。以劝农使为核心的劝农活动为元代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反映劝农过程中扰农情况的报告也屡见不鲜,成为劝农的一大诟病。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劝农活动开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二部分讨论元代劝农机构的设立及其主要活动;第三部分重点考证元代劝农使派遣的始末;第四部分探讨劝农使的职能、地位、选委及其主要活动;第五部分为对元代劝农使的历史作用的评价。
【关键词】:元代 农业 劝农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7
【目录】:
- 摘要4-7
- 前言7-9
- 一 社会历史背景9-14
- 二 元代劝农机构的设立及其活动14-26
- (一) 中央司农机构的设置及演变14-19
- (二) 监察机构兼劝农事19-21
- (三) 各地守令皆以劝农署衔21-24
- (四) 元代基层的劝农活动--社24-26
- 三 元代劝农使的派遣始末26-32
- 四 劝农使的职能、地位、选委及其主要活动32-40
- (一) 劝农使的职能和主要活动32-36
- (二) 劝农使的选委和体察36-37
- (三) 劝农使的地位变化及主要原因37-40
- 五 劝农使的历史作用评价40-45
- 结语45-48
- 参考文献48-52
- 后记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岭 ,康海江 ,郭秀坤;愿为农业架金桥[J];北方音乐;1990年06期
2 杨楠 ,欧阳江河;农业与艺术重逢[J];今日国土;2002年04期
3 ;主要活动日程安排[J];少年电脑世界;2005年Z1期
4 辛夫;;农业和我们自己[J];时代文学;1991年01期
5 张作槐;;农业为先[J];山东文学;1961年04期
6 刘兴士;;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58路辽守抗日义勇军之概况[J];党史纵横;1991年04期
7 ;游戏中心[J];新知客;2007年02期
8 ;全力支援农业[J];安徽教育;1960年09期
9 高林生;;给农业插上翅膀[J];诗刊;1960年05期
10 黄霭玲;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纪念陈嘉庚诞辰一百一十周年[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仁;;关于扎实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思考[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2 朱丕荣;;农业的多功能性与休闲旅游农业[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2年
3 朱丕荣;;农业的多功能性与休闲旅游农业[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牟金贵;郝企信;;未来环保耕作的发展模式与区位形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文先国;;抓紧农业文物与民俗文物收藏[A];赣博论坛——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前瞻论文集(一)[C];2003年
6 左立新;王振山;周长岩;;搞好平原风沙区综合治理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A];山东水利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2003年
7 何召顺;钟文;贾红卫;;小麦条锈病可持续控制技术的实践与启示[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8 李赋中;;甘肃省平凉市农户经济状况调查[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赵迪;江新海;孟宪峰;;沈阳市构建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的途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曹蕾;孙娟;;微生态制剂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 王名;中国民间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及其特点[N];中国社会报;2001年
2 记者 王少冗;第九届北京科博会确定主要活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3 记者 李小平;第四届“泛珠”活动方案初步议定[N];湖南经济报;2006年
4 陈成智;省政府与南开大学开展全面合作[N];海南日报;2008年
5 王斯;中国-东盟博览会主要活动敲定[N];经理日报;2007年
6 霍丽洁;世界花艺展将于2010世博会前在沪举办[N];中国花卉报;2008年
7 李代广;十大风云豫商评选揭晓[N];经理日报;2007年
8 ;主题鲜明,把握时代脉搏(三)[N];江苏科技报;2008年
9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公司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主题鲜明,把握时代脉搏(二)[N];江苏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新红;中国农业品种技术创新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赵庆惠;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王希凡;基于产业组织的农业竞争力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4 沈志忠;近代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吕立才;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业及涉农产业发展[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立勇;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肖树忠;地市级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卓文飞;中国农业数字图书馆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9 杨玉林;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10 邹萍;论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政府农业经济职能[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兴和;元代劝农机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谌姿;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对策[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陈仙林;内蒙古自治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0年
4 胡国英;论农业在泰国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金明;寒亭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问题与优化调整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6 王凌华;湖北省四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余璐;新疆兵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刘蓉;当代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鹏举;国家农业学科信息门户平台设计实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温晓林;杨凌农业技术标准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0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0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