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的文翰解读宋丽关系
本文关键词:从苏轼的文翰解读宋丽关系
【摘要】: 唐亡以后,契丹人所建立的辽一直在北方对中原虎视眈眈,并在“澶渊之盟”以后,取得了与宋在东北亚地区平等的国际地位。由于辽对北宋及高丽的军事威胁,导致北宋与高丽之间不能顺利的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往来。这样的历史客观事实促使北宋与高丽迫切的寻求解决自身困境的方法,欲谋求联合对抗契丹,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1037-1101)适逢其时。由于苏轼在其做官的过程中与高丽有过或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并且在其所留下大量诗词文赋之中有较多的涉及到高丽的文翰,这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这些文翰中,除了一部分内容直接反映了他对高丽的态度以外,还有很多内容反映了当时宋丽两国间相互交流的状况。本论文即将通过苏轼有关高丽的文翰的分析,来解读其所体现的宋丽关系。论文将分为以下几部分进行叙述: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苏轼的生平以及苏轼有关高丽的文翰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并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做出大致交代。唐朝灭亡以后,中国呈现了一片割据之势,此时,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契丹建立了辽朝,并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迅猛之势不断向南部扩张。在北宋灭掉了北汉,统一了中原地区以后,宋与辽两军针锋相对。两国之间为了争夺在东亚地区主体地位的冲突直接影响了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形势。在这种国际局势下,北宋与高丽出于各自的目的,不断调整其外交方针,朝贡关系时断时续,直至1071年北宋政府出于“联丽制辽”的目的与高丽恢复朝贡关系后,北宋与高丽的朝贡关系才恢复较为平稳的状态,直至北宋灭亡。 第三章,宋与高丽之间奉行朝贡外交。北宋政府出于联丽制辽的目的,不仅在经济上给予高丽优渥的回赐,导致高丽贡使乐此不疲地往来于宋丽之间。不仅如此,北宋政府还提高对高丽人使的待遇,甚至满足高丽人使乞买禁书、金箔的要求。苏轼认为对高丽如此的厚赐得不偿失,更担心宋丽间的朝贡有可能成为军事机密泄露的途径,危害国家安全。 第四章,在北宋与高丽的往来中,民间贸易是除了朝贡关系以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宋丽间交流的重要方式。民间贸易不仅增添了北宋政府在财政上的收入,而且客观上促进了北宋与高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北宋民间贸易的行使者——宋商,更是在宋丽之间由于政治因素断绝往来的时期内,保持着与高丽的往来,使得北宋政府在出于“联丽制辽”的外交方针需要恢复与高丽的关系时,顺利的重建了与高丽的朝贡关系。苏轼文翰中的另一个重点则是记述了相当一部分有关高丽文化的内容。这当中包括了宋对高丽书籍的输出,苏轼对高丽输入北宋贡物以及高丽僧人的接触。对这些人事物的接触除了增加了苏轼对高丽的感官认识之外,从苏轼对这些人事物的记载中也可以侧面看出当时宋丽间文化交流的情况。 第五章,对苏轼高丽观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苏轼高丽观的形成是与当时的宋丽关系和当时的国际局势是分不开的,也与苏轼本人的世界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并对苏轼的高丽观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第六章,结论部分对本文的论述作了综合性地总结。
【关键词】:苏轼 文翰 北宋 高丽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2 研究动态10-12
- 1.3 研究的可行性及创新点12-13
- 1.4 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苏轼其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14-26
- 2.1 苏轼其人及其有关高丽的文翰14-18
- 2.2 宋与辽的龃龉18-19
- 2.3 高丽与辽的战争19-22
- 2.4 宋与高丽贡赐关系22-26
- 第三章 从苏轼的文翰看宋丽贡赐往来26-34
- 3.1 贡赐往来中北宋政府的财力糜耗26-29
- 3.2 宋丽贡赐中潜伏的军事危机29-31
- 3.3 宋丽贡赐中的“失序”之处31-34
- 第四章 从苏轼有关高丽的文翰看宋丽民间贸易与文化交流34-45
- 4.1 北宋与高丽的民间贸易34-36
- 4.2 苏轼文翰所反映的宋丽民间贸易状况36-40
- 4.3 北宋对高丽的书籍输出40-42
- 4.4 苏轼文翰中提及的高丽文化42-45
- 第五章 苏轼高丽观形成的原因及对其高丽观的评价45-51
- 5.1 苏轼文翰中体现的高丽观45-48
- 5.2 对苏轼高丽观的评价48-51
- 第六章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附录A56-57
- 附录B57-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琼;;考述并重 文史合一——曾枣庄先生古籍整理与古典文学研究评介[J];天中学刊;2011年03期
2 朱瑞昌;;深受苏轼影响的《漱玉词》[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欢欢;;苏轼科技活动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方才;洪长寿;余锦根;;为方腊起义遗迹“帮源洞”洞址辨位的说明[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中药质量标准专业委员会(42人)[A];首届全国药用新辅料与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历届理事会组成名单[A];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四十周年、中国焊接协会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廖文凯;激情回望:苏轼研究30年[N];眉山日报;2010年
2 记者王玉娟;二十余载成就苏轼研究最权威版本[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记者 郑敏芝;中国矿大苏轼研究院揭牌[N];徐州日报;2011年
4 市委书记、省苏轼研究会顾问 余斌;弘扬东坡文化 展诗书城风采[N];眉山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高毅哲;如何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陈辽;六十三年文学路不寻常[N];文艺报;2010年
7 记者 李成;苏东坡昨日诞辰968周年[N];眉山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张滢莹;第二届在场主义散文奖在沪颁发[N];文学报;2011年
9 赵一生;名人书翰[N];美术报;2005年
10 记者 刘敏;东坡国际文化节论坛昨日举行[N];眉山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金甫f,
本文编号:1062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629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