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民间命运观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20 03:10
本文关键词:唐五代民间命运观初探
【摘要】:本文将唐五代民间命运观分为三类,,即天意定命论、道德定命论和因果定命论。在论述的过程中,又分为三大部分。 一、唐前命运观的概况 天意定命论产生的很早,应该在原始社会时就已出现。但由于“文献不足徵”,笔者不敢遽下定论。到春秋战国时,天意定命论已相当流行,这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可得到证明。之后,天意定命论在历朝历代中均很盛行,信奉者极多,直到唐五代时达到鼎盛。 道德定命论产生的也很早,大概发轫于周人的天命论。先秦的典籍如《周易》、《诗经》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春秋战国时,道德定命论已广为流传,秦汉时,统一的中央王朝为了便于自己的统治,更是大力提倡道德定命论。魏晋南北朝时,道德定命论继续向前发展。 因果定命论相对而言产生较晚,先秦时略见端倪,而主要是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广泛传播的。东晋时期的名僧慧远是因果定命论的正式确立者。之后,它便随着佛教的广泛流行而日渐兴盛起来。 二、唐五代民间命运观 天意定命论 本文从官职禄料、贫富贵贱、生死寿夭、婚姻、饮食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从而说明天意定命论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后,在“逆命致祸”这一小部分中,说明时人认为天意定命论是不可违背的,如果逆命而行将会招致灾祸。 道德定命论 中国传统的道德定命论相信鬼神管理人的命运,但鬼神是依据世人的道德行为来管理的。道德品行高的人会受到神的奖励,而道德品行差的人则会受到神的惩罚。 因果定命论 因果定命论认为人的一生不过是前生行为的一个结果,亦不过是来世生活的一个原因。因果定命论根据实施报应的时间早晚,又分为三个部分,即现报、生报、后报。唐五代时,这三部分都得到了发展。 三、唐五代命运观的分析 唐五代人对命运的关注唐五代时,预测命运之风极盛。此时预测命运的途 径主要有三类,即相术、占卜和解梦。本文以相术为例,说明此时人们预测命运 的重点是仕途和婚姻。 天意定命论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密不可分,同时也预示着 天意定命论从此后开始衰微。 道德定命论因佛教的影响而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更加注重道德行为对个人命 运的影响.另外,由于因果定命论的冲击,道德定命论开始衰败。 因果定命论在唐五代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与佛教的兴盛密切相关. 四、小结 总之,唐五代时民间命运观变化较大.这主要与佛教的传入和兴盛有关,这 就从一个方面说明佛教的流传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唐五代 命运 天意 道德 因果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2
【目录】:
- 导言6-7
- 开篇 唐前命观念的概况7-12
- 上篇 唐五代的命运观12-29
- 第一节 天意定命论12-19
- 一、 官职禄料12-13
- 二、 贫富贵贱13-14
- 三、 生死寿夭14-15
- 四、 婚姻15-17
- 五、 饮食17-18
- 六、 逆命致祸18-19
- 第二节 道德定命论19-23
- 一、 福善19-21
- 二、 淫恶21-23
- 第三节 因果定命论23-29
- 一、 现报23-25
- 二、 生报25-26
- 三、 后报26-29
- 下篇 唐五代命运观的分析29-39
- 第一节 唐五代人对命运的关注29-33
- 第二节 唐五代命运观的特点和成因33-39
- 一、 天意定命论的特点和成因33-35
- 二、 道德定命论的特点和成因35-37
- 三、 因果定命论的特点和成因37-39
- 小结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靳梓培;唐代《行路难》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64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648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