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医病矛盾与医家应对
本文关键词:清代的医病矛盾与医家应对
【摘要】:高昂的医价是引发清代医病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放任自由的清代医疗市场中,医价自由上涨,名医对厚酬的追求和富贵病家的重金延医,成为医价上涨的两大推力。高医价给广大社会下层病家就医带来的困难,严重污损了医家的群体形象,引发了医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些医家通过降低医价、免费为贫穷病家治病、优先治疗贫穷病家等道德努力,缓和了医病矛盾,改善了医病关系。医家的个人道德之所以能对医疗市场进行调节,当时的社会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对医疗市场的不作为给医家的道德努力制造了充足的空间,劝善运动为医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道德对市场的调节是清代医疗市场的特点。
【作者单位】: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清代 道德 医价 医病矛盾 社会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瘟病知识的建构与江南社会研究”(14BZS120)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2JK0228) 渭南师范学院人才基金项目“明清秦东医疗与地方社会”(15SKRC03)
【分类号】:K249;R2-09
【正文快照】: 有关中国历史上的医病纠纷,学界多关注民国时期的1,明清时期的研究较少。其中,马金生《明清时期的医疗纠纷探略》一文较为重要,该文全面考察了明清时期医病关系的状况、医家与病家之间心理、医病纠纷的解决渠道、医病纠纷较少的原因等问题2。本文拟从医价的角度,对医病矛盾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震;;明末清初道德劝善思想溯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尹倩;;身份寻求与角色冲突:近代医生诊金问题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马金生;;明清时期的医病纠纷探略[J];史林;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倩;民国时期的医师群体研究(1912~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浩晟;民国医事法与医事诉讼研究(1927-1937)[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张劲秋;州来语考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吴琦;马俊;;“乞休”与“挂冠”:晚明弃官现象与政治文化嬗变[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4 俞宜年;林慧光;;对栀子豉汤的认识与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1期
5 吴桂香;王旭光;;新安医家崔默庵生平考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4期
6 汪崇{|;;徽州典当业研究中三个可能的误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吴娜;;皖籍文言小说家宣鼎《夜雨秋灯录》及《续录》研究概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宋斌;;鲜于枢“复古”书法思想的“宗唐”表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杨威;金香兰;李睿;;医之道在明达——谈李维贤老中医成才之路[J];北京中医药;2009年09期
10 李成利;;先秦档案中许由其人其事及其思想考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董男;王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黄疸证治浅析[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谭徐明;;古代区域水神崇拜及其社会学价值——以都江堰水利区为例[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唐仕欢;黄璐琦;郭兰萍;杨洪军;;中药药性形成中的“时空观”探讨[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于友华;王永炎;;中医处方行为范畴及其规范[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5 陈曦;;重评徐灵胎、缪希雍的运气观[A];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田生;;市场、道德、社会——清代的医病矛盾与医家应对[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王阶;熊兴江;;方证对应特征探讨[A];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学术论文集萃[C];2012年
8 左军;运锋;于钦明;;中医文化学体系建构的实践与探索[A];《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6期[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仁宏;鼻部常见病症术语的规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张涛;《伤寒论》六经的诠释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宋佳;经方50味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胜;控制人参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唐仕欢;基于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北沙参“辛味”探索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8 刘鹏;中医学身体观的构建与演变[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汤川安;肝脾同治论[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樊讯;《伤寒论》温阳三方干预心梗后心衰心阳虚证候大鼠心室重构的比较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战豹;经方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新彦;试论伤寒论复杂性辨证论治思维及临床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欧阳秀敏;宋代占卜风气中的士人行为与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广森;勃起功能障碍不同中医证型与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曹觉予;论气机升降在六经证治中的运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李晶云;《女聊斋志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保莹;明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宁;论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骗局[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锋;麻杏石甘汤等常用经方用量历史轨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陈振华;《内经》人迎寸口脉法演变理论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述宪;关于“丁文江之死”[J];安徽史学;1998年01期
2 李传斌;李鸿章与近代西医[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3 汪维真;;弃中择西:清人吴汝纶医学观的转变及原因分析[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4 董泽宏;《国医求是》述评[J];北京中医;2004年06期
5 左玉河;从“经世之学”到“分科立学”——近代早期的学术分科观念及分科方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张鸣;旧医,还是中医?——七十年前的废止中医风波[J];读书;2002年06期
7 邓文初;“失语”的中医[J];读书;2004年03期
8 王立民;;上海租界与上海法制现代化[J];法学;2006年04期
9 任火;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嬗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肇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超;民国娼妓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理想;我国古代医生社会地位变化及对医学发展的影响[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2 胡妮娜;中国古代医患关系初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苏卫平;明清以来徽州区域的疾病与医疗卫生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74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0741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