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士风嬗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乾隆时期士风嬗变研究
【摘要】: 士风是指士人的风气。乾隆时期是清代士人的风气发生嬗变的时期。文章所研究的乾隆时期士风嬗变包括奢靡之风、狎优蓄童之风、重财好利之风、归隐之风等类型。士风嬗变表现为:士人穷奢极欲的奢靡之风彻底形成;士人狎优蓄童之风成为时髦;士人一改往日的清高,重财好利;许多有仕途经历的士人选择归隐作为他们人生的最后归宿。士风嬗变的形成有许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乾隆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士风嬗变对社会的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士风嬗变对清代后期的士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士风从传统的淳厚之风走向“浇漓”之风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乾隆时期 士风嬗变 社会作用 历史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1
- 一、选题意义及有关概念的界定7-8
-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8-10
- 三、研究方法10-11
- 一、盛世中蕴含着士风的嬗变11
- 二、乾隆时期士风嬗变的类型与表现11-20
- (一) 奢靡之风11-14
- (二) 狎优蓄童之风14-15
- (三) 重财好利之风15-17
- (四) 归隐之风17-20
- 三、乾隆时期士风嬗变的原因20-30
- (一) 乾隆时期奢靡之风形成的原因20-23
- (二) 乾隆时期狎优蓄童之风形成的原因23-25
- (三) 乾隆时期士人重财好利之风形成的原因25-27
- (四) 士人归隐之风形成的原因27-30
- 四、乾隆时期士风嬗变对社会的作用和历史影响30-37
- (一) 乾隆时期士风嬗变的社会作用30-35
- (二) 乾隆时期士风嬗变的历史影响35-37
- 五、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后记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乐华;;清乾隆粉彩工笔瓷画兴盛因素探析[J];中国陶瓷;2011年07期
2 何荣;;乾隆时期的新疆移民措施[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梁国东;;试论准部平定前后乌鲁木齐社会变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6期
4 郝晓晓;;浅析乾隆粉彩与嘉庆以后各朝粉彩纹饰的主要区别[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水银河;;清朝最“倒霉”的官二代[J];时代青年(悦读);2011年08期
6 阿利亚·艾尼瓦尔;;乾隆时期新疆自然灾害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03期
7 陈雅飞;;毕沅、毕泷家世生平考[J];历史档案;2011年03期
8 陈琦 ,张炎;清代工艺装饰[J];艺术·生活;2005年03期
9 李艳华;;屈复及其主要著作[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10 关淮;;文房清供[J];厦门航空;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怀平;;清乾隆湖北宝武钱版式浅析[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10期)[C];2011年
2 万依;;乾隆时期宫中文化措置[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赵光华;;北海景物述议[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C];1981年
4 徐秉琨;;说“阳安”布[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5 恽丽梅;;论乾隆帝三位固伦公主的册封[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4年
6 杨红;;故宫寿康宫区建筑彩画的修复与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秦国经;高换婷;;乾隆时期皇宫苑囿的修建[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8 刘叙杰;;《皇苑明珠 备增璀璨》——庆祝承德避暑山庄建立三百周年[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9 张淑敏;;避暑山庄的戒得堂[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10 吴晓敏;赵慧;;承德避暑山庄清乾隆时期原貌复原研究课题设计[A];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杨伯达;乾隆时期的玻璃艺术[N];团结报;2010年
2 记者 江珍妮;中国买家在法国巨资拍下乾隆玉玺和《乾隆大阅图》[N];经济参考报;2011年
3 王文婷;宫藏玩物——广州钟表[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姜媛;乾隆与扳指的不解之缘[N];深圳商报;2007年
5 云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 杨慧中;乾隆时期云南铜业的大发展[N];云南日报;2009年
6 晓芙;紫金铜佛夸耀乾隆工艺[N];中国商报;2007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王道成;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的历史见证[N];深圳特区报;2010年
8 林联勇;清乾隆永春纸织字围屏[N];中国档案报;2006年
9 钟禾;香港拍场 乾隆腰刀先声夺人[N];中国商报;2006年
10 赵智强 赵文婧;霁蓝釉婴戏纹天球瓶[N];中国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孙静;满族形成的再思考[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祥稳;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杨建庭;税关与商品流通[D];南开大学;2009年
7 戴成萍;清代琼黎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廖声丰;清代常关与区域经济[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大旬;清朝经营侗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赵岩;明清西洋风绘画研究(1579-1840)[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琦;乾隆时期士风嬗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贾佳;雍正、乾隆时期的拟话本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春雨;乾隆时期的粮食问题及政府对策[D];郑州大学;2004年
4 周满亮;清乾隆时期喀喇沁右旗蒙文档案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盛刚;从《西域图志》看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6 张鑫敏;江南“人丁”与“男妇”[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李娜娜;清代乾隆时期壁瓶艺术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8 徐雪梅;乾隆朝酒禁政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胜;乾隆时期历史文献编纂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宗怡杉;乾隆时期文房用具的艺术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06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0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