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宗法政治的蜕变
本文关键词:晋国宗法政治的蜕变
【摘要】:晋国宗法政治的蜕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是传统宗法制的衰亡,它始于西周末期,至春秋中期时基本消失殆尽。晋国传统宗法政治的衰亡过程主要由殇叔代文侯、曲沃代翼、诛灭桓庄之族、骊姬之乱等一系列事件构成。在传统宗法政治衰亡之后,宗法观念并未完全从晋国的政治实践中退出,晋文公时期对宗法制的改革以及赵盾"伪公族"政策的实施,都是晋人在实用理性精神指导下对宗法制的应用。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晋国 宗法政治 衰亡 实用理性
【分类号】:K225
【正文快照】: 武王克商,完成了“小邦周”对“天邑商”的取代。周人随后对殷商旧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其中对宗法政治的完善可以说是周人治国的一大创建。西周时期,这一制度从中央王朝到地方诸侯国基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施,成为周王朝维护统治的核心方式。然而随着春秋时代的开启,传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史;;宗法制在晋国的衰落[J];晋阳学刊;1993年01期
2 杨秋梅;晋国公族与公室关系的变异[J];晋阳学刊;2002年05期
3 张有智;论春秋晋国宗族组织间的政治关系[J];史林;2000年01期
4 贾景峰;;曲沃篡晋与古典宗法制政治功能的消亡[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谢尧亭;;晋侯墓地研究述评(上)[J];文物世界;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朱智武;;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7 李勇;祝凯歌;;古希腊史研究的新突破——评《多维视域下的古典雅典城乡关系》[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汤城;;王夫之论史文繁简[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9 阚绪良;吕晓玲;;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继刚;;先秦旱灾概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国萍;;试论墨子“名实论”对分析金融危机的启示[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3 杨天宇;;杜子春对《周礼》今书的校勘及郑玄对杜校的取舍[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4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7 黄震云;;孔子的司法实践与法制思想[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吴锐;;《春秋》三传之“诸夏”与后世“汉族”的断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刘丽文;;《左传》与《周易》的哲学化[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子贤;;春秋时期新旧势力斗争辨析[J];安徽史学;1991年03期
2 应永深;;试论晋国政治的“尚公”特征[J];晋阳学刊;1983年02期
3 陈恩林,孙晓春;关于周代宗法制度的两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6期
4 郭沫若;;侯马盟书试探[J];文物;1966年02期
5 晁福林;试论宗法制的几个问题[J];学习与探索;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彩;;实用理性之弊[J];神州;2013年03期
2 陈思;;论李泽厚的“实用理性”[J];学理论;2013年31期
3 赵鲁臻;;实用理性:晚清中国现代化之殇[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4 俞吾金;;从实用理性走向实践智慧[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王灿;;纯熟、精致和悖反:《心相编》实用理性主义“人论”初探[J];长江论坛;2013年01期
6 王灿;;纯熟、精致和悖反——《心相编》实用理性主义“人论”初探[J];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05期
7 朱汉民;;实用理性传统与中国文化近代化——以湖湘士大夫与湖湘文化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宋丽萍;;关于“中国的智慧是审美型的”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9 黄文贵;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科技发展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6期
10 文贵良;;以严复为中心:汉语的实用理性与“国语”的现代性发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史爽;农民“实用理性”教育价值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唐存珊;鲁迅文学创作与儒家实用理性思维[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振强;论实用理性对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消解[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09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0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