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甄思想新论
发布时间:2017-10-28 16:05
本文关键词:唐甄思想新论
【摘要】: 唐甄是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潜书》是他存世的代表作。该书思想博大深邃,于诸多领域多有涉猎,已有研究者就其特定领域展丌研究,并取得诸多成果,惟尚不系统,且对其《潜书》之中关于伦理、管理、教育思想,未加涉足或稍有论及。本文借鉴与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就唐甄的哲学、伦理、教育思想阐发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开创性地挖掘了唐甄的管理思想,希冀能进一步促进对唐甄思想体系的研究。 唐甄少年随父宦居多地,后经明清易代,避难流离,尝尽人间艰辛。唐甄思想在其经历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形成并发展。笔者在借鉴与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唐甄的本体论并非一个单纯的属唯物或属唯心的范畴,而是经历了由早年朴素唯物主义向晚年唯心主义的转化。辩汪法渗透着矛盾对立转化、事物发展受内外因共同影响的思想。其认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获得知识、认识事物重在知行统一,重视实践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其历史观虽承认历史变化发展,但主张历史循环论,然其思想的亮点在于重视普通民众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他在人生观方面,重视个人修养,但反对内修,主张通过做事,在外向治事的历练中修身,提倡实用、实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重视平等待人的道德原则,反对男尊女卑、倡导男女平等,呼唤尊重妇女。其管理思想在富民与富国相统一理念的指导下,强调“众明”、“众聪”,优化管理队伍,倡导改良管理层的选才标准、广开贤路,鼓励管理者要有创新精神;教育思想注重改善“教”与“学”关系,端正为学的态度,明确治学目标。唐甄的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有一定影响,对后世也具有借鉴意义。在揭露封建专制的弊端上,唐甄与同时代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相比,毫不逊色。唐甄思想的局限性在于未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贯彻始终;对缓和阶级关系过于理想化,其救民理论仍不失为补偏救弊,表现在受儒家“忠君”传统影响,对封建“明君”深深寄予期待。
【关键词】:唐甄 新论 《潜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8.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绪论9-12
- 一 唐甄的成学经历12-18
- (一) 生平际遇12-16
- (二) 著作述略16-18
- 二 唐甄思想新论18-50
- (一) 哲学思想18-37
- 1.本体论18-22
- 2.辩证法22-24
- 3.认识论24-27
- 4.历史观27-30
- 5.人生观30-37
- (二) 伦理思想37-42
- 1.君臣38-39
- 2.备孝39-40
- 3.夫妻40-41
- 4.交实41-42
- (三) 管理思想42-46
- 1.民富与国富相统一的管理理念42-44
- 2."众明"、"众聪",强调群贤共治44-45
- 3."宜民宜俗"、"因时而变"的创新精神45-46
- (四) 教育思想46-50
- 1."学贵得师"、启发"自明"46-47
- 2.戒逸戒躁、重学重功47-49
- 3.修身为上、文人学兵49-50
- 三 唐甄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影响50-54
- (一) 思想的局限性50-51
- (二) 唐甄思想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51-54
- 1.对当时的影响51-52
- 2.对后世的影响52-53
- 3.历史地位53-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8
- 后记58-59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长江;;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关唐甄思想研究概述[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程碧英;;唐甄“悦”道的文化阐释[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1108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0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