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19:29

  本文关键词: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宋仁宗朝 士大夫 旅游活动


【摘要】: 宋仁宗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发展,士大夫的旅游活动也较为频繁,参加旅游活动的士大夫群体广泛,旅游活动十分兴盛。旅游者喜欢与好友或僚属同游,游览对象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次之,旅游活动中有题名和记游的习惯。与唐代士大夫相比,宋仁宗朝士大夫的旅游规模相对减少,每次出游人数多为三五人;旅游距离相对较近,一日或数日游居多;旅游风气相对淳朴,不注重奢侈享乐。 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兴盛的原因在于,士大夫既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又有较多的闲暇时间;皇帝倡导了喜好游乐的社会风气;驿馆、旅店及寺庙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备,为士大夫出门旅游提供了便利。 欧阳修、范仲淹和梅尧臣,皆是宋仁宗朝士大夫中喜好旅游的典型代表,旅游活动十分丰富并各有特点。欧阳修一生雅爱山水,以得山林之乐为宗旨,每到一地,都积极主动探寻山水美景;范仲淹在游览观光的同时,更注重创造人文旅游景观,造福百姓;梅尧臣官场不得志,便寄情山水,善于从自然之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宋仁宗朝士大夫的旅游活动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士大夫在旅游过程中创作了较多旅游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歌赋、游记等各种体裁;在旅游活动中开发了一系列旅游资源,包括游览性建筑和纪念性建筑,增添了许多人文景观。 宋仁宗朝士大夫进行旅游活动,起到了增广见闻、开阔视野、放松身心、纡解烦闷、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等作用。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高了景观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了后世旅游文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后人旅游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宋仁宗朝 士大夫 旅游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绪言8-12
  • 一、选题意义8-9
  • 二、研究状况9-11
  • 三、创新之处11-12
  • 一、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群体研究12-37
  • (一) 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的概况及特征12-32
  • 1. 旅游活动的概况12-24
  • 2. 旅游活动的特征24-32
  • (二) 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兴盛的原因32-37
  • 1. 士大夫有一定经济基础和较多闲暇时间32-34
  • 2. 皇帝倡导了喜好游乐的社会风气34-36
  • 3. 旅游接待设施完备36-37
  • 二、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个体研究37-53
  • (一) 欧阳修的旅游活动37-43
  • 1. 初入仕途时的旅游活动38-40
  • 2. 贬谪生涯中的旅游活动40-43
  • (二) 范仲淹的旅游活动43-47
  • 1. 庆历新政前的旅游活动44-45
  • 2. 庆历新政后的旅游活动45-47
  • (三) 梅尧臣的旅游活动47-53
  • 1. 任县官时的旅游活动47-49
  • 2. 任州官时的旅游活动49-51
  • 3. 任京官时的旅游活动51-53
  • 三、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的成果、作用和影响53-72
  • (一) 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的成果53-61
  • 1. 促进了旅游文学的繁荣54-56
  • 2. 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56-61
  • (二) 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的作用61-64
  • 1. 增广见闻,开阔视野61-62
  • 2. 放松身心,纡解烦闷62-63
  • 3. 修身养性,颐养天年63-64
  • (三) 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的影响64-72
  • 1. 提高了景观知名度和吸引力65-67
  • 2. 促进了后世旅游文学的发展67-69
  • 3. 推动了后人旅游活动的发展69-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水照;论北宋使辽诗的两个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李欣;;庄子哲学如何影响中国士人画[J];美术观察;2006年06期

3 刘超;;“五好老人”——汪曾祺[J];青春;2007年02期

4 李媛;;弘治初年祀典厘正论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丁晓;;由《师说》的背景谈其批判对象[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3期

6 焕力;;宋代后妃参政和“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J];晋阳学刊;2010年01期

7 王其榘;;戊戌变法在近代革命史上的贡献[J];历史教学;1953年02期

8 ,

本文编号:1109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09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