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载李善仕履考辨
本文关键词:《旧唐书》载李善仕履考辨
更多相关文章: 《旧唐书》 侍读 文苑传 生平事迹 崇文馆直学士 文选注 左中护 乾封 司议郎 旧唐书
【摘要】:正唐代注疏学发达,出现了许多博注经史,兼及文集的学者,李善就是其中之一。他有《汉书辩惑》30卷、《文选注》60卷,后者流传至今,影响尤巨。李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的《儒学传》与《文苑传》。研究者对《旧唐书》所载的李善生平仕履史料多有否定,这些意见渐被后来的研究者所秉持,逐步在学界成为通识。但这些否定《旧唐书》的新观点并未经过充分、深入的论证。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观点进行按核,
【关键词】: 《旧唐书》;侍读;文苑传;生平事迹;崇文馆直学士;文选注;左中护;乾封;司议郎;旧唐书;
【分类号】:K242
【正文快照】: 唐代注疏学发达,出现了许多博注经史,兼及文集的学者,李善就是其中之一。他有《汉书辩惑》30卷、《文选注》60卷,后者流传至今,影响尤巨。李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的《儒学传》与《文苑传》。研究者对《旧唐书》所载的李善生平仕履史料多有否定,这些意见渐被后来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农;李善与文选学[J];齐鲁学刊;1994年06期
2 罗国威;;李善生平事迹考辨[J];文献;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4 康丽娜;;《初学记》草部资料探微[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5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二——隋唐宋元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6 李鑫;;试论杜牧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7 王瀚;;“代”字是否为避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8 陈卫华,胡绍炯;透过诗歌看文天祥的生命意识[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9 解立虹;;中华乳品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曹治怀;隋代选官制度中的吏部职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艳艳;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会景象[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6 朱大星;;敦煌写卷李荣《老子注》及相关问题[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7 刘荣q;高文德;;论蒙古诸部统一前的氏族制残余[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8 耿f;;法国东方学家格鲁塞对玄奘西游的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9 赵连赏;;明代蓟州镇总兵官服等级考识——以戚继光为例[A];明代蓟镇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赵联赏;;朱元璋对明代冕服制度的影响[A];明太祖与凤阳[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鲁杰;中医意象思维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肖红艳;《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包国滔;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路;潘岳辞赋校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天e,
本文编号:1111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1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