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生态环境劣变与大青山前城镇水灾的关系——以归绥城为例
本文关键词:明清生态环境劣变与大青山前城镇水灾的关系——以归绥城为例
【摘要】:在内蒙古大青山前较大的冲积扇上聚集了呼和浩特、包头、萨拉齐等一系列城镇,文章以归绥城为例,探讨了明末以来大青山前城镇周边生态环境劣变与水灾之间的关系。这些城镇水灾的成因具有多重性特点,它们是在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址地理特征的致灾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发生的。这些城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及其降雨特征,具有潜在的致灾性,而在明清小冰期的气候背景下,自明末以来的持续的不合理的地区开发,导致大青山及其山前地带生态环境恶化之后,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的调节机能,激化或加剧了自然环境潜在的致灾性,从而使它们发生水灾的概率相对增大。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至民国时期以工代赈研究”(14BZS111)
【分类号】:X43;K248
【正文快照】: 内蒙古大青山各山谷口端都多少分布着由周期洪水所堆积的洪积锥和条带状的洪积冲积带,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在此洪积冲积带中,每一个较大的冲积扇上都聚集了一个较大的居民点。例如包头市位于昆都仑河冲积扇上,呼和浩特市位于哈拉沁冲积扇上,萨拉齐位于水晶沟冲积扇上等。限于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杰;杨培岭;;水土保持在北京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北京水利;2005年06期
2 满志敏,葛全胜,张丕远;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的个例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3 牛淑贞;;清至民国时期归绥城市绿地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4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5 乌仁其其格;;清代大青山各沟煤矿业概述——以归化城副都统衙门矿务档案为例[J];蒙古史研究;2007年00期
6 阮芳纪 ,王永福 ,金启[n ,何志;从清初到五四运动前夕呼和浩特地区农业的发展和土地问题中的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1年00期
7 周清澍;试论清代内蒙古农业的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4年02期
8 曹永年;阿勒坦汗和丰州川的再度半农半牧化——阿勒坦汗研究之一[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9 江桥;清代归化城地区的煤炭开采及其特点[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10 张永江;粮食需求与清初内蒙古农业的兴起[J];清史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崇云;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邱云飞;孙良玉;;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3 薛荣;贾兵强;;先秦中原农耕文化的内涵与再生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4 张U,
本文编号:1138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3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