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中尚之信立场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藩之乱中尚之信立场研究
【摘要】: 三藩之乱(1673年—1681年)是清前期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同时又是清代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平定三藩之乱是康熙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国内局势的第一个胜仗,是清政府的统治逐渐步入稳定阶段的开始,也是清代经济走向恢复的一个重要转折,对于清统治者而言,意义重大。基于此,三藩之乱诸问题的研究也一直是学界的热点。 在三藩中,平南尚氏与其它二藩在具体立场以及行为上有着明显不同,值得注意。根据清官方史料记载,在三藩之乱中,尚可喜始终忠于清廷,毫无二心。其子尚之信则先后两次发动叛乱(一为康熙十五年投降吴三桂;一为康熙十九年在广州发动叛乱),对于尚之信先后两次叛乱的史实,史家一贯持肯定态度。随着史料的逐渐发掘,尤其是关于《尚氏宗谱》的相关研究渐次深入后,尚之信在三藩之乱中究竟立场如何,开始有了一定的争议,其第二次谋逆是否属实也要打上一个问号。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尚之信在三藩之乱中的态度,以及是否在归正清廷后存在谋逆行为。理顺这一问题的种种线索,有利于还原三藩之乱中广东地区的战局及政治形势全貌,对于廓清三藩之乱的种种问题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解析视角。 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学分析、统计、比较的研究方法。在写作过程中,首要进行的是史料的爬梳,查阅《清实录》、《康熙起居注》廓清历史发展脉络;再根据《清史稿》、《清史列传》、《八旗通志》等史料,对与本文相关的人物进行重点了解。其次,根据时代背景、人文地理等多方面知识,比较辨析现已掌握的资料,发现新的问题,并不断搜集资料,争取解决。最后,争取以客观的态度、严谨的精神进行这一题目的研究。 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内容为尚之信在三藩之乱初期的立场问题。着重对于尚之信本人早年经历以及尚氏家族内部矛盾进行分析,结合三藩之乱初期广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从而得出尚之信投降吴三桂的原因。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围绕尚之信在归正清廷之后在政治、军事上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重点对尚之信屡次拒绝康熙调命,康熙对待尚之信以及平南藩旗的真正态度,尚之信被控谋反后围绕其发生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尚之信第二次反叛清廷并没有充足的证据,完全是康熙主谋,金Q、宜昌阿等人执行的一次冤假错案,目的就是为了最终裁撤平南藩旗。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森奉;;清代名臣姚启圣[J];政协天地;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细谷良夫;王桂良;;围绕尚氏家族的诸史料[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2 秦晖;;大西军治滇时期的农业[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5第2期)[C];1984年
3 朱迪光;;新时期船山文学研究之得失及其展望[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4 夫马进;;明清时期中国对朝鲜外交中的“礼”和“问罪”[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真铭;裕民通宝见证三藩之乱[N];中国商报;2007年
2 李正华;“武成永固大将军炮”考述[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魏刚;普通话挤压中国方言[N];北京科技报;2008年
4 白晓颖;承德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N];承德日报;2006年
5 钱占元;孝庄皇太后 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孝庄[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6 岳崇涛 搜集整理;岳氏一门三进士 父子双双入翰林[N];巴中日报;2007年
7 ;知人善用:做康熙一样的领导[N];经理日报;2006年
8 张案;施琅其人其事[N];长春日报;2006年
9 张佐;吴三桂据滇对云南社会经济的破坏[N];云南政协报;2006年
10 刘城;黑龙江最早的“官办农场”额苏里[N];黑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建达;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朱法武;外力冲击下的中琉封贡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梓淞;三藩之乱中尚之信立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龚捷;论朝鲜对清朝“三藩之乱”的反应[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松;朝鲜王朝对“三藩之乱”的态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秋影;清前期“安插”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魏舶;“三藩之乱”期间朝鲜遣清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蒙进君;清初广西平叛战争相关诸问题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倩;清代东北站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旭;雍正朝广东驻防八旗兵丁打抢平籴厂事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付伟;清初广东方志话语表达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陆保生;清兵战时生活状况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40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14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