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所有制看先秦时期公私观念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11-30 17:57
本文关键词:从所有制看先秦时期公私观念的变化
【摘要】:公私观念在我国社会学说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先秦时期公私观念的研究,学者们分歧最大的地方是它的起源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公私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笔者以为公私观念早在国家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我们应该将公私观念与社会所有制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因为,公私观念说到底是个所有制的问题。公私观念的形成与变化与社会所有制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所有制这个角度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公私观念的起源和变化,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与公私观念起源和变化具有密切关系的社会资源分配权有更深入的认识。笔者以为公私观念起源于原始社会,对他的研究应该从对所有制问题的重新探讨切入。“大公无私”、“先公后私”、“立公灭私”的文化观念并不像后世理解的那样统一无别,而是一个前后相继各有代表的文化历程,而这一切都与所有权息息相关。 文章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对先秦时期公私观念的研究作了回顾,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私观念的起源;说明了我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和思考的角度;引出了我对“原始共产制”的探讨。 第二部分主要对“原始共产制”的说法进行了理论辨析,指出:从“共享”的原则、基本经济单位和集体生产三个方面来分析,“原始共产制”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容易引起误解的。 第三部分主要从完全公有制、部分公有制、个体家庭私有制和个人私有制四个方面分析了史前社会复杂的所有制形式,指出中国史前社会公共权力的产生方式——施舍赠财是存在的。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史前社会公私观念存在的所有制基础和“施舍赠财”与“大公无私”文化观念形成的关系,指出“大公无私”的文化观念形成于“施舍赠财”的分配模式中,从而再次证明了公私观念在原始社会是存在的。“公”的含义包含平均分配和集体大众。“公”的主体是集体大众。 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家产生后所有制的新变化及其对公私观念的影响。指出贵族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山林川泽的国有化是导致“先公后私”的文化观念形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2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生加;中国公私观念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丽萍;现代公德构建何以可能[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柳腊梅;春秋时期“公”、“私”概念及其范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39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3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