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汉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济
本文关键词:论秦汉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济
【摘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与占有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文化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弱势群体的社会构成与社会救济为视角,来探讨秦汉时期朝廷、社会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共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考察先秦时期社会救济思想与实践,分别论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社会救济思想,以明确秦汉时期社会救济思想与措施的渊源。 第二部分,即第二、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中考察秦汉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构成及其产生原因,关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构成,本文根据贫弱者的不同情形划分出四大类型:一类是高年、鳏寡孤独、废疾、幼年与贞妇;二是灾民、流民与失业者;三类是贫困农民;四类是奴婢等其他弱势者。关于弱势群体的产生原因,主要归纳为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大方面。第三章考察秦汉时期社会救济的措施及其特征,重点考察了国家与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济,其中国家对高年、鳏寡孤独、废疾、幼年、贞妇、灾民、流民、失业者、贫困农民的救济方式,以及民间社会中富人、宗族内部、宗教组织的社会救济。在此基础上,分析秦汉时期社会救济的主要特征:以物资救济为主,精神救济为次,是后世“重养轻教”慈善的先例;社会救济措施制度化、法制化程度较低;始现社会救济的神秘性与宗教化。 第三部分,即第四章,从弱势群体的社会救济的视角来考察秦汉时期朝廷、社会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重点探讨了朝廷、地方政权与弱势群体三者关系和考察民间救济对民间组织、民间社区发展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琪;;浅析网络媒介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2 照日格图;;拿弱势群体催泪不可取[J];大众电影;2011年12期
3 魏蓉;;秦汉时期农民百姓阶层常服研究[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4 孙立平;;绝望比贫穷更可怕[J];中华儿女;2011年13期
5 宋兰君;;以人为本,关爱弱势群体[J];大众心理学;2004年11期
6 陈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7 连红;;文物鉴赏[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8 苏胜;;秦汉时期漆器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9 徐钰程;;青铜时期至秦汉时期剑的外形演变[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5期
10 杭富艳;;秦汉陵墓雕塑的文化精神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祥利;贾涛;;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综述[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任刚军;;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苏庆原;;我国弱势群体的行政法保护[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欢玉;雷磊;;秦汉时期湖湘妇科起源[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马红;刘岩;霍斌;;弱势群体看病的心理需求及护理[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宁;龚世俊;;城市治理创新视角下特殊弱势群体问题与对策研究[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马金艳;;教科版九年级思品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 第一课时《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教学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魏继华;;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杨晓玲;;弱势群体在诉讼程序中的保障问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s,
本文编号:1257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5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