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北部边防预警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0 12:20
本文关键词:明代北部边防预警系统研究
【摘要】: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边患较为严峻的朝代,北部的严峻形势,使得明廷十分注重边防建设,边防预警系统就是边防防御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北部边防预警系统由侦哨与传烽两部分组成,对于二者的研究,学术界并未进行系统的阐述,且对于其中的某些问题还存在模糊的认识。因此,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选取了关系到明代北部边防预警系统的三个方面,即传烽系统、侦哨系统、预警系统的流程及作用、特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地方志、史籍文献、图片等重要资料,运用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明代北部边防防预警系统进行系统阐述。 具体而言,本文分为四部分: 一、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明代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指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即多从文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历史地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研究体现出区域性特征,且对侦哨系统中的情报人员的研究还存在某些疑误之处。 二、明代的传烽系统。明代传烽是通过设置于沿边及腹里的墩台来完成的,这一部分主要从墩台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明代的置烽法,明代墩台的建制,明代墩台的人员配备及墩台的管理。明代墩台的设置与建制体现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往往因地、因时制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敌情与地势。明代墩台的管理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从墩台的管理人员的设置,政府对墩军的奖惩制度就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三、明代侦哨系统。这部分由情报人员的构成,情报人员的管理两部分组成。详细介绍了情报人员的构成,并对学术界关于夜不收的疑误进行了释疑,认为夜不收并不仅仅担任哨探任务,还从事烧荒、劫营等任务。 四、结语。这部分由预警系统的行动流程,预警系统的作用及明代预警系统的特点三部分组成。侦哨系统是预警系统的情报基础;传烽系统是边防预警的主要方式,二者相互配合,完成明代北部边防预警的整个过程。边防预警不仅使沿边守军在敌人入侵时处于临战状态,减少了措手不及的被动,也为边军进行有针对性的军事部署赢得了一定时间,同时对保护沿边地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也有积极意义。明代预警系统虽继承了前代的成果,但也体现了自身的特点:建烽距离大大缩短,传烽号令更加完善,且各方面都充分体现因地、因时制宜的灵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烈胜;;明代军人优抚政策论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焦杰;;健步、急脚与夜不收[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04期
3 赵俪生;释《万历墩军石》[J];东岳论丛;1982年05期
4 崔山佳;释"拨夜"[J];古汉语研究;2004年04期
5 李怀顺;明万历《深沟儿墩碑》考释[J];华夏考古;2005年02期
6 祁美琴;;明清之际的“夜不收”与“捉生”[J];清史研究;2005年04期
7 韦占彬;;明代边防预警机制探略[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刘建华;张家口地区明代长城调查综述与分析[J];文物春秋;1990年01期
9 鲁杰,李子春;长城防卫的哨所──烽火台[J];文物春秋;1998年02期
10 田澍;明代甘肃镇边境保障体系述论[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1274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7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