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魏平凉户
本文关键词:论北魏平凉户
【摘要】:公元439年六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西讨沮渠牧犍。九月,沮渠牧犍率其文武五千人向拓跋焘投降,史称“北魏平凉”。十月,北魏迁徙凉州民十万户于京师平城及辖境内其它地区,所迁徙的居民史称“平凉户”。 平凉户与平齐户一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的群体,他们被迁徙后的去向、处境决定了他们以后的活动趋向,而他们的活动又对历史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此外,目前史学界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虽然已经全面展开,但是有些问题还有待深入,所以有研究的必要。 本文采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在前贤先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与论述了北魏平凉户的相关问题,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章:分阶段从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时期阐述了凉州的历史沿革;粗略地交代了凉州的地理环境和物产; 第二章:重点探讨了北魏平定北凉的原因、关于平凉户被迁徙的户数以及平凉户的由来、去向与处境; 第三章:主要分析平凉户对北魏儒学的影响,他们对北朝的典章制度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其政治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39.2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瞿林东;论魏晋至隋唐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孟淑媛;;孔子“天命观”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邹春秀;略论罗隐的讽刺诗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葛欣荣;;施闰章史学思想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蒙;杨文利;;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回顾与思考[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魏彦彦;萧振禹;原野;;彭祖长寿养生文化论[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高寿仙;;明代人口数额的再认识[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6 孙平;;精简行政层级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艾冲;;论唐代“河曲”内外驻防城群体的分布及其对北疆民族关系的作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8 于赓哲;;唐代人均食盐量及盐的使用范围[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9 陈凌;;突厥葬俗和祭祀有关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刘毓av;;瑶台考——兼论绣楼之起源[A];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刘伟德;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4 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D];郑州大学;2001年
5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余达淮;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孙美贞;吴澄理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2 范海玉;刘长卿五言律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张小讲;《法苑珠林》与佛教的民间化——简论两晋南北朝佛教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慰卿;唐代关中地区的水、旱灾害与水资源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鲍远航;论杜甫的政治改良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8 李家钊;两汉救荒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9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279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7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