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周代妇女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7-12-11 17:21

  本文关键词:从《诗经》看周代妇女的地位


  更多相关文章: 《诗经》 个人 爱情 家庭 婚姻 社会 政治 母权制 宗法制


【摘要】: 凡谈及女性,人们总会想起婚姻恋爱、生育子女、家庭生活等。其实,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女性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她既是一个独立的人,也是家庭的成员,更是社会的一份子。而且,不同历史时期,,她们也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本文将周代妇女定位于这三种角色,掀起历史的面纱,透过《诗经》这一文本来解读她们复杂的生存状态。 第一章:女人是情感型的动物。将她们视作独立的生命体,必然要关注她们的情感世界。所以本部分将着重从婚恋生活这一角度来揭示周代妇女的地位。 1、女性自出生之日起,即被打上了性别歧视的烙印。如《小雅·斯干》所反映的“弄璋”、“弄瓦”之分。 2、爱情让女人如此美丽。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中,女性的魅力得以充分散发,女子的个性及情感得到空前张扬。但由于所处时间、地域的不同,我们的爱情女主人公地位也有所不同:一类拥有自由的婚恋地位,大胆主动的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另一类女性,她们的情感意识被忽视,自主权利被剥夺,在礼法制度的约束下,不得不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 第二章:恋爱的归属是婚姻。嫁作他人妇后,女性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因家庭不同,因人而异,她们的地位也有所不同。 1、从《诗经》的新婚诗、农事诗中可看出,女子在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她们或新婚燕尔,其乐融融;或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生活美满。 2、在《诗经》所反映的婚姻悲剧中,一些女性不幸所托非人,境遇凄惨,成为婚姻悲剧的牺牲品,处于弱势地位。 原因分析:1婚姻的实质及男女性心理的相互契合。2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两性完整意义上的平等不可能真 正实现。这使得婚姻悲剧的产生带有其必然性。(3}导致悲剧 的原因有极大的偶然性。它因家庭而异,因人而异。 第三章:政治是男人的专利,而且周代社会提供给女性表演 政治才干的舞台犹为狭小,但仍无法抹去她们活跃的身影。 l、男人作为家庭的代言人出现在公共集会场合,军事与战 争的独特性确立了男性的政治地位,宗法制的出现标志着男性政 治地位的最终实现和全面巩固。《诗经》中的战争诗及思妇诗反 映出男女政治地位的不同。 2、然而,一部妇女的被压迫史,也是一部女性的抗争史。 周代女性也以各种方式,从不同途径证实自我的存在。一类主动 参政。而另一类女性则是无心被动的卷入政治。 综上所述,本文以《诗经》文本为重要依据,参证其他历史 文献,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位详加探讨后认识到:“母权 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随着历 史的必然,女性地位的全面衰微是不争的事实。但从《诗经》所 描绘的实际状况来看,周代妇女因其活动领域不同,因其生活时 间、地域不同,因人而异,也曾拥有较为自由的生存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K224;I20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娟;;“风”——民间诗歌[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2 彭远利;;《诗经》中弃妇诗所选用的意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3 黄金亮;;从《诗经》宴饮诗观周代的礼乐文化[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4 王棋君;;论《诗经》的经典化[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5 陈晓云;;《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J];名作欣赏;2011年23期

6 刘广春;;试论《诗经》的生命生存意识[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7 张现;;论《诗经》中的草木意象[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8 马君君;;浅析《诗经》鸟意象[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詹兴永;;中国古代体育文学初探[J];作家;2011年16期

10 李永霞;;论《诗经》对杜丽娘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林;;诗化的法制——《诗经》与汉代法制的关系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王建堂;;《诗经》与三晋文化[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3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尹家琦;;《诗经》中的建筑价值解读[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宋娟;木斋;;从记录功能和叙事手法看《诗经》的散文性[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黄维华;;“谷”与《诗经》中三首女性悲怨诗[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7 王同勋;;《诗经》经济思想发微[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8 任翌;;得体的修辞内涵与《诗经》“温柔敦厚”的传统[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9 王以宪;;论《诗经》的幽默艺术[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周路红;;试析《本草纲目》引据《诗经》的草类植物[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柳霞;《诗经》可以进行语内和语际翻译[N];光明日报;2009年

2 记者 孙丽萍;《诗经》当选2010年“世界最美的书”[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赵沛霖;从文化史角度看《诗经》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4 海南日报记者 伍立杨;《诗经》:最美的诗章,最美的书[N];海南日报;2010年

5 李凌;《诗经》中被误读的情诗(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诗经》的人文精神[N];文学报;2011年

7 何龙;“《诗经》中的文字迤逦走到民国”[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记者 张孺海 特约记者 马献伦 通讯员 周玉洁 陈竹;千年《诗经》口相传[N];湖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雷新;领略2011西安世园会的魅力[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记者 张云宽;我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N];湖北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雪萍;隋与唐前期《诗经》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孙世洋;上古“诗”的原型确立、范畴拓展与《诗经》的形成源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兴义;清代《诗经》阐释的诗学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7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8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立志;汉代《诗经》学及其渊源考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洪海;《诗经》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雪静;《诗经》男女春秋盛会与周代礼俗[D];河北大学;2003年

2 彭佳佳;《诗经》中的生命文化原型及其美学精神[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谷小溪;康熙时期《诗经》文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苏罗;《诗经》燕飨诗与周代礼乐文化的构建[D];暨南大学;2010年

5 徐雁;《诗经》中形容词同义词的类别和多组同义词的意义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音;《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D];北京大学;2010年

7 李小军;《诗经》变换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健;朱熹《诗经》诠释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江山丽;《诗经》及其注疏若干语法现象比较[D];吉首大学;2010年

10 蒋胜波;《诗经》农祭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79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79301.html

上一篇:论北魏平凉户  
下一篇:先秦志书源流考辨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3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