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6 20:17
本文关键词: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摘要】: 本文依据考古资料、甲骨文材料和文献资料对于商代农业进行了全面考察,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甲骨文材料、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资料三个方面,论述了农业在商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综述商代粮食作物的种类。根据对有关甲骨文字的考释和考古发掘资料的研究,可知商代的粮食作物主要有黍、稷、麦、稻、菽、麻、高粱等。 第三部分综述商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商代的生产工具包括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翻土农具(攣、锸、耒、耜、犁铧);耘耕农具(铲、锄);收获农具(镰、斱)等。质料除石、骨、蚌、木、陶外,还出现了锐利的青铜金属农具。 第四部分探讨了农业生产的程序。商代的农业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原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包括开荒、翻耕、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储藏等环节,,并对每一过程都进行了详细考证。 第五部分论述了农业发展对商代社会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社会分工的愈加精细;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外战争频繁;酿酒业的兴盛发达。 第六部分是小结,对本文内容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K2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省吾;商代的i枠^作物[J];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7年01期
2 赵锡元;甲骨文稻字及其有关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1期
3 于省吾;;从甲骨文看商代的农田垦殖[J];考古;1972年04期
4 吴兴汉;;安徽含山县孙家岗商代遗址调查与试掘[J];考古;1977年03期
5 方西生;孙德萱;赵连生;;河南汤阴白营龙山文化遗址[J];考古;1980年03期
6 黄其煦;;“灰像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J];考古;1982年04期
7 王庆瑞;敦德勇;;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稷与大麻[J];考古;1984年07期
8 马得志;周永珍;张云鹏;;一九五三年安阳大司空村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5年01期
9 安志敏;;中国古代的石刀[J];考古学报;1955年02期
10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本文编号:1297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2973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