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宁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发布时间:2017-12-24 15:40
本文关键词:杨时宁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出处:《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杨时宁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成书背景 价值
【摘要】: 元军残余势力退居蒙古高原,明朝建立。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时时怀着重新恢复对全中国统治的企图。鉴于此,明政府修建了东西绵延万里的长城进行防御,并在长城沿线设立“九边”,自此“九边”地区成了明朝与蒙古政权角逐的主战场。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微,边疆防备松驰,“北虏南倭”问题突出。边外的蒙古族右翼首领俺答兴起后不时南下寇边,明蒙边界刀光剑影,战争不断。与此同时,东部和东南部的倭寇活动也日益猖獗。明朝陷入了边疆危机之中,于是大量以边疆史地为体裁的撰述勃兴。再加上北边三镇宣府、大同、山西因其自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们内屏京师,外抗强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时任宣大山西三镇总督的杨时宁一方面顺应边疆史地撰述大量涌现的潮流,另一方面按照朝廷的要求,于万历三十年(1602)组织文武将吏对三镇进行实地调查,图画条说各镇的形胜、要害、边防情况,这项工作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十二月结束,杨时宁将此次工作的结果编辑、整理,于是《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以下简称《图说》)诞生了。 该《图说》分为三卷,属于纲目式结构。前有三镇总图,以统其纲。后有每镇分图,以析其目,可谓纲举目张。而后按镇、路、城堡逐级分别叙述,一图一说,先图后说,图说结合,边关形势一览在目。 该《图说》价值很高,其中保留了大量明蒙和平关系下经济贸易交流的记述,主要侧重于互市下双方商品交换的种类、互市的市场、互市的规模、以及三镇内贸易中转站的地点等,为详细了解万历三十年前后明蒙经济贸易交流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该《图说》在明代北边建设荒废的情况下,杨时宁等对三镇防务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了具体的备边方略,为明北边三镇边疆建设提供了依据,所以此《图说》既是北方三镇的战略图,又是北方三镇的战备图;该《图说》属于军用地图,在继承古代绘图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并对其发展,既充分体现了郑樵的图谱与文献记载相结合的史学思想,也表现了它在军事地图史上的价值,该《图说》来源于三镇文武将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因此更具实用性和实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国勇;明代大同镇述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张学亮;明代茶马贸易与边政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许宏芝;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实质初探[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胡凡;论明穆宗时期实现“俺答封贡”的历史条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1328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32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