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柴潮生“理财三策疏”看乾隆初期的财政问题
发布时间:2021-03-18 22:12
财政是国家职能发挥的基础,财政状况与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密不可分。康乾盛世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生活在当时的御史柴潮生,在乾隆盛世时期能够透析时弊,上陈“理财三策疏”,对国家财政收支中已开始显露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并分析了造成国家财政支出扩大的几点因素,提出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缓解地方公费紧张的三点建议,希望对国家财政运转有所裨益。本文在论述柴潮生奏疏的同时,剖析乾隆初期的财政管理和财政运行,使人们对18世纪的盛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柴潮生本人及其思想和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全文由序言和正文组成。 序言部分主要介绍柴潮生“理财三策疏”的内容、提出的时代背景、所要论述的问题、采用的方法以及史料存录情况。 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理财三策疏”的内容及其所反映的三个方面的财政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柴潮生提出的第一策:开垦东北边地——安顿满洲闲散之法。首先是对满洲八旗生计问题产生的原因、朝中大臣关于解决满洲八旗生计的各种建议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然后对“京旗移垦”的过程、影响、失败的原因及乾隆初期以后满洲八旗问题的演变作了详尽的阐述。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柴潮生提出的第二策:扩大汉军出旗——安顿汉军之法。分析并阐述了汉军出旗的原因、清政府对汉军政策和态度的演变过程、汉军出旗的过程、安置问题以及影响。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柴潮生提出的第三策:捐监收入归地方——解决地方公共事业资金来源问题。首先对柴潮生所持的观点:耗羡归公是引起地方资金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耗羡归公产生的影响这个角度来分析论证。然后着重探讨了清初地方政府的资金运转情况。之后,对柴潮生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论证,来说明柴潮生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五部分对柴潮生的思想进行了总结。从“理财三策疏”角度来看,乾隆初期的财政运行实际上并不宽裕,仍然是很紧张的;柴潮生本人既具有传统的理财观念,也具有关心民生、务实求进的思想和工作态度,直言极谏的胆识也令人佩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9.3
本文编号:1419847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9.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序言
(一) 柴潮生及其时代
(二) 问题和方法
(三) 史料存录及今人研究情况
一、“理财三策疏”及其反映的财政问题
(一) “理财三策疏”
(二) “理财三策疏”反映的三个方面的财政问题
二、第一策:开垦东北边地——安顿满洲闲散之法
(一) 八旗满洲生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 关于解决八旗满洲生计的各种建议
(三) “京旗移垦”的过程
(四) “京旗移垦”的影响及失败的原因
(五) 八旗满洲问题的演变
三、第二策:扩大汉军出旗——安顿汉军之法
(一) 汉军出旗的原因
(二) 清朝对汉军政策的演变
(三) 汉军出旗的过程及汉军安置、满洲移驻问题
(四) 汉军出旗的影响
四、第三策:捐监收入归地方——解决地方公共事业资金来源问题
(一) 柴潮生认为地方资金困难的原因:耗羡归公
1. 耗羡归公的影响
2. 地方政府的资金运转情况
(二) 柴潮生的建议——捐监收入用于地方建设公共事业
1. 捐监的形成、发展与收捐权的归属
2. 捐监是常平仓的主要来源之一
3. 常平仓的管理和功能
五、柴潮生思想的评价
(一) 从“三策”看乾隆初期的财政状况
(二) 从“三策”看柴潮生的思想与胆识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静;从柴潮生“理财三策疏”看乾隆初期的财政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9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19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