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河漕职务犯罪的控制和失控
本文关键词: 明代 河务 漕运 职务犯罪 出处:《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洪武朝以严刑峻法惩贪反腐,永乐朝以水师行海运、总漕运,基本隔断了元末官场贪墨之风向明朝的顺延,共同奠定了明初清廉高效治漕的吏治基础。宣宗以后,河漕职务犯罪逐渐失去控制。至武宗、世宗时河漕吏治已相当黑暗,天启年间登峰造极、不可收拾。明代河漕职务犯罪的控制和失控,从正反两方面告诫人们:国家意志必须坚挺如一,法令制度必须恒久坚守,反腐机制必须始终坚硬,吏治清明有赖锐意力行。
[Abstract]:The flood at severe law punishing corruption, Yongle in the Navy for maritime transport, the total, the basic partition extended direction at the end of the yuan and the Ming Dynasty officialdom,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mmon administration. Clean and efficient treatment of Cao Xuanzong after hecao crimes gradually lose control. To Wu Zong, when Shizong hecao officialdom has quite dark, revealed years of Ming Dynasty. Get out of hand control reach the peak of perfection, hecao crimes and out of control, and warned people from two aspects: the state will act as a system must be strong, must adhere to long-term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 must always be hard, forge force. On the official tomb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K248;F552.9
【正文快照】: 明人要实现河治漕通,就必须保持河漕吏治的清廉,进而保证治河保运的高效。遗憾的是,明代统治者并未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控制河漕职务犯罪宽严不恒、松紧无常。因而在政治日渐黑暗的后期不能有效控制河漕职务犯罪,河漕职务犯罪失控又进一步加剧政治黑暗。一明代前期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嵇果煌;漕运春秋(下)[J];交通与运输;1998年02期
2 周建明,李启明;北宋漕运与治河[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郭志安;;北宋黄河治理弊病管窥[J];中州学刊;2009年01期
4 李瑚;清代嘉道年间漕运与盐法的改革[J];求索;1983年05期
5 吴琦;清代湖广漕运特点举述[J];中国农史;1989年03期
6 周建明;《宋史》辨误二则[J];中国农史;2001年01期
7 上官绪智,温乐平;从秦汉时期造船业看水军战船及后勤漕运保障[J];南都学坛;2004年02期
8 江太新;苏金玉;;漕运与淮安清代经济[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江太新;苏金玉;;漕运与淮安清代经济[J];学海;2007年02期
10 张义丰 ,高溪泉 ,慧慕;大运河的通塞与唐王朝的兴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井上进;;论明代前期出版的变迁与学术[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2 白翠琴;;明代前期蒙古与女真关系述略[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3 沈定平;;明代前期阶级斗争述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4 李俊丽;;明代前期北方地区的灾荒与荒政[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5 黄忠鑫;;明代前期祁门地方社会与赋役制度——徽州文书残卷《百户三代总图》考析[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田培栋;;明代前期至中期财政储存研究[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7 暴鸿昌;;论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8 刘清阳;;明代开中制度下商人的社会作用[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9 佟辉;;《漕运通志》[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10 翁惠明;;论明代前期中国与南洋外交的演变[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士石;从三帮漕运档案 谈三帮漕运情况[N];江苏经济报;2006年
2 ;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白鸿叶;八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胡吉勋;明代通惠河与通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记者 张卫东;淮安亮出新名片[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张崇旺;明清江淮的水事纠纷[N];光明日报;2006年
7 张锦鹏 罗炳良;唐宋经济史著作的勃兴及其史学价值[N];光明日报;2006年
8 张卫东;《清明上河图》考疏与研究[N];兰州日报;2006年
9 张卫东;《清明上河图》考疏与研究[N];兰州日报;2006年
10 黄岳年;和谐社会说刘晏[N];张掖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晓东;汉唐漕运与军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宋长琨;家庭背景与明代徽州双籍进士的地位升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3 黄阿明;明代货币与货币流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彩红;唐代政府的粮食需求与财政经济[D];厦门大学;2002年
5 李菁;解读运河[D];厦门大学;2002年
6 陈广恩;元代西北经济开发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远;论明代前期的安民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雷文进;明代前期储君幼主培养问题初探[D];南京大学;2012年
3 路征远;元代大运河的修治及其漕运[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何玲;论经世派与道光六年漕运改革[D];郑州大学;2001年
5 胡珀;明代前期总兵制度形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邱伟;嘉庆朝的财政危机和传统体制运行的困境[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峰;包世臣漕运改革思想探析[D];安徽大学;2007年
8 李铁峥;从张秋河患看明代前期的黄河治理[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陶敏;明清淮安漕运与地方社会[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钱克金;明代京杭大运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61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6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