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郡守“行春”考

发布时间:2018-01-28 17:57

  本文关键词: 行春 行县 月令 出处:《中国史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后汉书》中的"行春"一词,不见于《史》、《汉》等文献。尽管与"行县"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不宜混为一谈。"行春"固定于春月;"行县"时间则不固定。"行春"以礼仪展示为导向。其间劝农、"班春"等使命,以及郡守的出场方式和行为举止,均旨在强调帝国的时间观念和统治者的神圣权威。"行县"则以履行职责为指归,基本不具有礼制色彩。"行春"的出现,与月令在政治中的影响力抬升密切相关。月令不断向"行春"礼制提供经典依据。然而,由于月令这一理论来源过于理想化,不仅导致"行春"内核空虚,也导致其他根据月令精神设计的制度难以被贯彻。
[Abstract]:The word "Xingchun" in the book of the late Han Dynasty is not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such as "History" and "Han". Although there is only one word difference from "Xingxian", the two words should not be confused. "Xingchun" is fixed in the Spring Moon. "Xingxian" time is not fixed. "Heng Chun" is guided by etiquette display. During this period, he advised farmers, "Ban Chun" and other missions, as well as the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of county guards. Both aim to emphasize the time concept of the empire and the divine authority of the ruler. "Xingxian" refer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duties, and basically does not have the color of etiquette. "Xingchun" appeare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moon in politics. It provides the classical basis for the ritual system of "walking spring".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dealization of the theory of "lunar order", it not only leads to the emptiness of the core of "walking spring". It also leads to other system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month to be difficult to carry ou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34.2
【正文快照】: 《后汉书·郑弘传》载:“太守第五伦行春。见(郑弘)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李贤注“行春”曰:“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人农桑,振救乏绝,见《续汉志》也。”②有意思的是,“行春”一词不见于先秦和《史》、《汉》等汉代典籍。这一从无到有的变化,却并未引起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简涛;略论迎春礼俗的起源[J];民俗研究;1995年04期

2 张强;杨颖;;两汉循行制度考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杨宽;;战国秦汉的监察和视察地方制度[J];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2期

4 郑杰祥;;南阳新出土的东汉张景造土牛碑[J];文物;196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商原李刚;;“道治文化”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黄今言;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4 刘晓满;卜宪群;;秦汉行政中的效率规定与问责[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5 盖光;;生态:引发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张刚;论传统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政治文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胡东宽;;中国传统生态伦理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赵雯;;浅析秦汉时期的人口思想[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强舸;;血缘社会与专制国家:古代中国国家起源的一种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贾丽英;论汉代和蕃女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郑奕;;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平飞;;守死善道与行权合道: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意蕴[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范灄梅;;上博楚简《孔子诗论》与《子羔》篇性质小议[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孝林;杨兴龙;;汉、唐内部控制的发展——基于敦煌文献的初步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如青;丁媛;;出土简帛涉医文献概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卪旭;;《玉篇》“mp,清mp”疏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9 张清民;;审美意识形态:历史贡献与理论局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包兆会;;董仲舒的神学美学[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商秀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晓霞;凝神写心、千古绝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俊玲;文明传播视野下的汉代河西开发[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黎红霞;《太平广记》生命观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强;西汉帝王与帝王之学及经学之关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先,张霞;《后汉书》中所载东汉“弃官”现象管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曹金华;《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五)[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3 曹金华;《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六)[J];江海学刊;2004年06期

4 程方勇;从骈俪倾向谈范晔《后汉书》的序、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杨小平;《后汉书》词语考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1期

6 曹金华;《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八)[J];江海学刊;2005年02期

7 陈敏祥;;《后汉书》李贤注札记十则[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汪桂海;;《后汉书》帝纪编纂的两个问题[J];史学史研究;2007年03期

9 何凌风;;《后汉书》对偶艺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刘春雨;;《后汉书》灾害史料考辨三则[J];兰台世界;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陶喻之;;“西汉有纸”考古唯自圆其说[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许凌云;叙事周密 议论风生[N];光明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杨民武;《周易函书》亟待抢救[N];宁夏日报;2005年

3 孙中义;后汉书[N];今日信息报;2006年

4 张晓政;读史未必明智及其理由[N];学习时报;2012年

5 馨林;如此尚欧崇美让人不敢苟同[N];新疆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书林;《后汉书》文学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雪峰;范晔及其《后汉书》文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宇丽;元大德本《后汉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敏祥;《后汉书》李贤注商榷[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雪峰;范晔及其《后汉书》文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杨柳;《后汉书》女性形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傅丽娜;《后汉书》所载文人“赋”作及相关问题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7 花俊;范晔《后汉书》选文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8 古沙沙;《后汉书》儒士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9 许利平;《后汉书》版本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吴麒麟;东汉北京地方政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71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71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d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