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运河与唐前期江南经济的面貌

发布时间:2018-01-29 14:15

  本文关键词: 江南运河 唐前期 修整 作用 经济面貌 出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隋炀帝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江南运河进行了开阔、疏浚,同时对江南运河沿岸的驿站、码头、桥梁等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了建设。唐代前期,运河沿线各州继续完善运河的功能,确保了运河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运河的畅通,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水系,将江南和淮南、中原连成一体,江南对全国的意义逐渐显现出来。运河在唐前期,对粮食和各种物资的运输、对各种人员的往来、对农业灌溉和水稻种植、对沿河城市的发育成长,其作用越来越直接。运河对江南经济发展的推动,直接导致了唐前期江南经济已建立起稳定的发展基础,江南经济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把财赋中心移到了江南,南方大量粮食运向北方局面的形成,与江南运河的促进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his predecessors, Emperor Yangdi opened up and dredged the canal, and built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long the canal, such as post station, wharf, bridge and so on.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 canals along the canal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 canal to ensure that the canal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he canal smooth, the Yangtze River and Qiantang River water system, Jiangnan and Huainan, the Central Plains into one. The significance of Jiangnan to the whole country gradually appeared.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 canal was used to transport grain and various materials, to the exchange of various people, to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nd rice cultivation, an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cities along the river. Its rol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rect. The canal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nan, which directly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bl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nan economy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iangnan economy had reached a certain level after the Anshi Rebelli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moved the financial center to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grain transportation to the north in the sout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moting role of the canal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K242;F552.9
【正文快照】: 研究唐代的江南经济,都会注意到中唐以后江南在唐朝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江南成了唐朝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全国财政收入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样的观点在唐人的文章中早有表达:“江东诸州,赋出所资,漕挽所出,军国大计,仰于江淮。”1说明江南稻米是唐王朝主要的粮食依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剑光;;关于唐代水利建设重心的一些思考——以浙东、浙西和河南、河东四道为核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汪禄应;朱炳根;;齐梁文化三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3 吉定;南朝文学盛于北朝的原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谭书龙;宋文帝遣使与元嘉之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李庆新;荒服之善部 炎裔之凉地——论唐代粤北地区的经济与文化[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6 王琛;;中国古代交聘、国家形象与跨文化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8年06期

7 李治勤;;武德初期蜀地政治状况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6期

8 李钊;谢元鲁;;论《劝勉婚嫁诏》颁布的社会动因及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吴艺娟;;南安县丰州六朝古墓葬群出土器物引发的思考[J];福建文博;2013年03期

10 沈小仙;;唐宋御朝班仪制度及其相关典故术语考释[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恒全;;六十年来六朝商品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彭飞;隋唐东北边塞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石沧金;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郭善兵;汉唐皇帝宗庙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毋有江;北魏政区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昊;《齐民要术》所见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社会食事生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蔡利;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市镇的居民结构和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国平;唐时期筝的历史地理探索[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杨强;西晋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丽芳;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冰冰;唐代淮南道社会经济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阴朝霞;唐代河东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思思;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婚姻观念及生活[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莉莉;唐代假日休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捷夫;山西在唐代的地位[J];沧桑;1995年03期

2 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J];历史教学;195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京生;;中东最大运河工程预算110亿[J];港口科技;2008年01期

2 尤y,

本文编号:1473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73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5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