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人入仕途径与清代政治研究
本文关键词: 满族 入仕 途径 出处:《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大清政权,对中原汉族传统制度与满族关外旧制,采取折中的方式,构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独特制度体系。在尤为值得关注的选官制度方面,对旗人,特别是对满族旗人采取特殊照顾,不但实行“满汉复职”制,而且独创了双轨制的选举方法,使满族人入仕途径较汉人为多、为易。清代满族人入仕不必专重科举功名。可供其选择的方式多样而宽泛。满族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还可参加翻译科考试和武举考试,此外,参军入伍,凭借军功入仕者有之,凭借父祖辈官品或功绩得以承袭世爵世职而入仕或蒙荫入仕者有之,更有以担任笔帖式或由侍卫起家者。同时,各种入仕方式在不同时期又出现了相当明显的比例变化:入关之初,由武职起家者为多;康、雍、乾三朝,伴随着王朝的巩固、发展以至繁盛,,由武职起家虽仍然居多,但由科举等文职起家者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嘉、道以后,清政权由盛转衰,满洲子弟“国语骑射”日渐荒疏,视披甲为畏途,多青睐于科举。这种比例变化显示出:满族尽管与汉族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融合,但作为一个群体,满族在清代却从未被融会进汉族社会之中,清统治者也从未用文化水平的高低来判定满人的优劣。清朝对满族官员实行的这种特殊选举制度,从本质上说,是维护满洲贵族利益的需要,是维护满族统治民族特权的需要,当然也是一种民族差异、歧视和不平等政策。这种政策既保证了大清政权维持近三百年的统治,又有其实行的诸多困难,最终与清政权一同消亡。
[Abstract]:The Qing regime, established by the Manchu minority, adopted a compromis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system of Han nationality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old system of the Manchu people. A unique system with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system of selecting officials, which is especially worthy of attention, we should take special care of the flag people, especially the Manchu flag people, and not only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Manchu and Han reinstated". And the original two-track system of the election method, so that Manchu people into the career path more than the Han people. Manchu people in Qing Dynasty do not have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The options for them are diverse and broad. Manchu children can participate in imperial examinations, translation examinations and martial examinations, in addition, enlisted in the armed forces. By virtue of military merit to the official, by virtue of the father or ancestors of the official products or achievements to inherit the post of the world and take office or shade of the official, but also as a style of writing or starting from the bodyguard. At the same time. A variety of official ways in different periods also appeared quite obvious changes in propor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entering the custom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started from military posts was more; Kang, Yong, Gan three dynasties, along with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dynasty, development and even prosperity, although from the military ranks are still in the majority, but from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other civilian startups are also great as the latter to surpass the former; Jia, Tao, the Qing regime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Manchu children, "mandarin shooting" increasingly sparse, as a fear of wearing armour. This ratio change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Manchu and the Han nationality to some extent, but as a group, Manchu in the Qing Dynasty has never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Han society. Qing rulers also never us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Manchu. Qing Dynasty to Manchu officials to implement this special electoral system, in essence, i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Manchu aristocrats. It is the need to maintain the privilege of Manchu rule, but also a policy of ethnic difference, discrimination and inequality. This policy not only guaranteed the Qing regime to maintain its rule for nearly three hundred years, but also had many difficulties. Finally, it died with the Qing regime.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岚;张桂元;;东北地区满族的居住习俗[J];东北史地;2011年04期
2 张丹凤;;试论纳兰性德悲情人格的审美意蕴[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3 金倩倩;;满族服饰的文化内涵[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4 阿成;;笔记黎民[J];作家;2011年13期
5 张松;;三家子村满族萨满教拾遗[J];满语研究;2011年01期
6 张海艳;;战斗在镜泊湖畔的满族抗日英雄——陈翰章[J];满族研究;2011年02期
7 曹广红;;吉林乌拉满族民俗剪纸[J];新长征(党建版);2011年06期
8 富育光;;富有史志价值的乌拉图录集锦——祝贺《乌拉古镇》问世[J];东北史地;2011年04期
9 韩云波;宋文婕;;清代满族词研究的重要贡献——评胥洪泉教授《顾太清词校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满族枕头顶刺绣中的二人转[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佳生;;论满族文学[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2 林德生;张刘勇;金晓霜;赵惠瑛;曾文然;;辽宁满族1134例中小学生手生理参数研究[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张璇如;;从满族萨满教的调查研究说起[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4 何溥滢;谢肇华;;辽东山区满族的经济发展现状及现代化建设[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张秀荣;;满族的饮食文化对北京地区的影响[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6 那炎;;扈伦四部和海西女真[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包慕萍;;北亚多文化体系下的沈阳历史都市空间[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8 郝洪喜;马铁松;;敢问路在何方?——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纪实[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9 刘树元;;当代辽宁满族小说作家的艺术个性——以马加、李惠文、孙春平小说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10 张秀荣;;满族风俗对京郊地区的影响[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政协鸡西市十届四次会议增补常委名单[N];鸡西日报;2010年
2 ;政协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增补委员名单[N];辽宁日报;2010年
3 记者 俞灵 赵志研 整理;满族传统“说部”:讲述先人的故事[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政协承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增补委员的决定[N];承德日报;2008年
5 刘娟 记者 刘晓峰;东丰县满族同胞喜庆“颁金节”[N];辽源日报;2008年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铁岭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名单[N];铁岭日报;2008年
7 于墨涵 记者 杨兴文 秦岭;红旗满族乡为农民拜年“送岗位”[N];哈尔滨日报;2009年
8 ;主席团、主席团会议主持人和秘书长名单[N];铁岭日报;2009年
9 ;政协铁岭市第六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委名单[N];铁岭日报;2009年
10 李系光;中国·抚顺满族语言、文化研讨会在抚顺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冬利;满族居住形态的建筑人类学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晓春;扎萨克图郡王旗满族屯满族婚姻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马爱杰;现当代我国民族乡村政治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姜小莉;清代满族萨满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包哈斯;蒙古族和满族神话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党为;近三十年来的美国清史研究:以新清史为线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余冰;西街社会[D];中山大学;2008年
9 赵允卿;东北民族天神崇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王颖超;传统再生产与品牌文化的打造[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洁;清代满人入仕途径与清代政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伟伟;民族认同的多重表述[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阎蕾;满族守陵人后裔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乐磊;满族装饰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曾令欣;承德地区满族婚礼仪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胡彪;满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7 朴贤美;朝鲜民族与满族禽鸟崇拜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金彦龙;民族身份背后的利益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刘喜强;《四库全书》的满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张杰;满族富察哈拉家谱初探[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4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7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