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女真人生存环境述略
本文关键词: 金代 女真人 生态环境 出处:《满族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金代女真人生活的北方地区,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湖等多种地貌形态并存,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都颇具北方中高纬度区域的特征。生活在这一生态环境中的女真人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条件,从事渔猎、农耕、畜牧生活,其生产生活方式带有明显区域生态环境的特征。
[Abstract]:Jin Dynasty women live in the northern region, complex terrain, various landforms, mountains, hills, plains, deserts, rivers and lakes and other forms of geomorphology coexist, climate, hydrology, soil. The vegetation and so on are all quite characteristic of the northern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 area. The real woman living in thi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engaged in fishing and hunting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resourc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regions. Its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has the obvious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
【基金】: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满族先民女真人在辽金时期对东北地区的开发及环境效应”(项目编号:2012B13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辽金时期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项目编号:2012M511972)成果
【分类号】:K246.4
【正文快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基础,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习俗都有决定性的影响。金地处北方,地域范围约在东经102°-146°,北纬28°-52°之间,全盛时期疆域四至,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至日本海,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西接西夏,南以秦岭淮河为界,与宋为表里。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景爱;金中都与金上京比较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茂莉;金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地区开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韩茂莉;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核心区的转移与环境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周峰;;金代北疆地区的开发[J];博物馆研究;2007年02期
4 陈喜波;;金代北京地区粮食物流实践研究[J];中国储运;2011年10期
5 张涛;;金代法制略探[J];东北史地;2008年02期
6 王淑兰;;金政权对辽代上京道州县省并原因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胡金明,崔海亭,李宜垠;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以来人地系统演变历史的重建[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8 韩茂莉;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聚落分布与环境选择[J];地理学报;2004年04期
9 胡金明,崔海亭;西辽河流域历史早期的文化景观格局[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10 葛全胜,何凡能,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允精;;大蒙古国时期鳏寡孤独救济与常平仓[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金宝丽;蒙古灭金史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保宁;气候、市场与国家:山东耕作制度变迁研究(1560-1960)[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解丹;金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王淑兰;历史地理视角下的辽代城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孝伟;金朝宰相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9 瞿大风;元朝统治下的山西地区[D];南开大学;2003年
10 赵峗;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运刚;论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宾;金中都地区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陶莎;辽朝上京、中京地区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邱江;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爪哇农业地理初探(1602-1816)[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浩宇;基于多学科手段的历史时期垦殖绿洲重建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聂传平;辽金时期的皇家猎鹰—海东青(矛隼)[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颖;辽金时期赋役制度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冷厚诚;秦汉至明代中国古代北方边患重心转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阴朝霞;唐代河东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军;;金代马球散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2 武玉环;论金代女真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政策[J];史学集刊;1992年02期
3 兰婷;;金代宫廷教育[J];东北史地;2007年06期
4 夏宇旭;;初探金代契丹人猛安谋克组织[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姜宏宇;;金代雕塑之社会生活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6 贺亮;;论我国金代文化的发展史[J];黑龙江史志;2008年11期
7 陈晓燕;;简论金代服饰的特点[J];黑龙江史志;2009年23期
8 王德朋;;论金代女真人的民族传统教育[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张泰湘,吕和咏,康波;论金代女真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03期
10 韩世明;金史女真史研究的新进展——第三届全国金史女真史学术研讨会综述[J];北方文物;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凤霞;;金代直臣路铎[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乔幼梅;;金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3 王冬芳;;明朝对女真人的羁縻政策、文化歧视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4 白翠琴;;明代前期蒙古与女真关系述略[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5 彭占杰;;论金东北路长城及金长城线出土之官印[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6 李秀莲;;亚沟摩崖石刻族属考释[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董耀会;;金长城的建置、戍防及后勤保障之探讨[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9 王冬芳;季明明;;猛哥帖木儿的被迫迁徙[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10 朱风;;后金征明战争的正义性[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源文化 千年文脉余韵长[N];哈尔滨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丛明宇;“半拉城子”出土完整“金代青砖”[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吴熙祥;探寻古徽道(下)[N];江淮时报;2006年
4 黑龙江大学 霍明琨;简论二十世纪的俄罗斯女真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信;阿骨打与“大金碑”[N];吉林日报;2005年
6 书玉;三块见证黑龙江历史的女真文古碑[N];黑龙江日报;2006年
7 鲁商;粘姓,出自完颜粘罕乃女真贵族[N];西部时报;2010年
8 周惠泉;满族说部与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马洪;中书门下之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0 程岩 本报记者 唐小清;打击盗掘文物刻不容缓[N];黑龙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金代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洁;金代祭礼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刘晓飞;金代汉族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李玉君;金代宗室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贾淑荣;金代武将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宋立恒;金代社会等级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兰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雷;金代吏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耘;走向共同文明[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对萍;金代女性政治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猛;金代水利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鑫;金代女真进士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4 曹强;宋代江南圩田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勇强;宋夏战争与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庞倩;试论金代对正统地位的塑造[D];宁夏大学;2013年
7 李忠芝;金代完颜氏世婚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冯娟娟;金代西京文化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9 王大光;金代东北民族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裴铁军;金代交钞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74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7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