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后期的文化危机与“再受命”事件新论

发布时间:2018-01-30 06:14

  本文关键词: 文化危机 西汉后期 人为割裂 短时段 史著 夏贺良 陈圣刘太平皇帝 汉哀帝 共时性 长时段  出处:《中国史研究》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打开西汉后期历史,当时愈演愈烈的社会危机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然而,在西汉后期还存在着另一种共时性的严重危机——文化危机。这是迄今秦汉论著中语焉不详,未能给予准确定位和深度解释的现象。断代史著多将这些现象单列到谶纬或思想专节中叙述,造成了与社会危机现象的人为割裂。因此,笔者尝试从文化危机的综合视域及其史实架构中,将长时段与短时段考察结合起来,以哀帝"再受命"事
[Abstract]:Is opening up the history of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social crisis intensified at that time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of researchers. However. In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re is another serious synchronic crisis-cultural crisis, which is unclear in the works of Qin and Han until now. The phenomenon that failed to give accurate orientation and deep explanation. Most of the historical books of the dynasties singled out these phenomena in prophecy or special section of thought, which resulted in the artificial separation from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crisis. The author tries to combine the long period of time with the short period of investigation from the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cultural crisis and its historical structure, so as to "receive orders again" for the emperor.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汉代伦理文化研究”(JDXM042)
【分类号】:K234.1
【正文快照】: 打开西汉后斯历史,当时愈演愈烈的社会危机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然而,在西汉后期还存在着另一种共时性的严重危机——文化危机。这是迄今秦汉论著中语焉不详,未能给予准确定位和深度解释的现象。断代史著多将这些现象单列到谶纬或思想专节中叙述,造成了与社会危机现象的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方胜;罗芳芳;;“九华四俊”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6 高楠;宋燕鹏;;墓田上诉:一项南宋民间诉讼类型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王成胜;;汉灵帝私敛考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田志光;;宋朝士大夫“以法治国”观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沈世培;;《资治通鉴》唐建中元年两税法材料辨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付先召;;唐朝后期颍州隶属变动及其对政局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5 赵立新;;梁代的聚书风尚——以梁元帝为中心的考察[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蓝岭;姚乐音;;盘王碧渡海漂失传说辨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7 冯培红;;论晚唐五代的沙州(归义军)与凉州(河西)节度使——以“河西”观念为中心的考察[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8 章管炜;;《左传》杜注“既葬释服,谅暻终制”论及其成因解析[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郭超;;浅谈北京古都中轴线的发展历程及其保护[A];北京学研究2012:北京文化与北京学研究[C];2012年

10 汪春泓;;论刘勰思想中的道教因素——从《异苑》两条材料谈起[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8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骥;上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定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华;余映;;中国现代的文化危机和文化认同问题探讨[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4期

2 ;魔咒中的文化危机[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7期

3 黄建彬;;文化危机与危机文化[J];开放时代;1989年04期

4 金克木;;关于“文化危机及其出路”[J];群言;1989年02期

5 陈俊民;“文化危机”与展望[J];浙江学刊;1990年06期

6 王国良;;文化危机与孔门仁学论纲[J];孔子研究;1991年01期

7 王晓华;我看深圳的文化危机[J];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06期

8 畅广元;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危机与文学的价值取向——走向生态境界生存的文学期待[J];学术月刊;2001年01期

9 衣俊卿;论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J];求实;2002年06期

10 姜森林;论现代性的文化危机主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树林;;20世纪西方文化危机的神学批判[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小平;专家热议“文化危机”[N];文学报;2012年

2 王珏玢 王飞;建筑怪象暴露文化危机[N];中华建筑报;2014年

3 主笔 李勇锋 易建湘 课题组成员 刘立君 高颖 张志雄 张军 高艳春;国际金融危机深处的文化危机(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曹林 王虎;偶像评选折射文化危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晁永国;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危机[N];光明日报;2002年

6 古 月;民企的四个危机周期[N];河南日报;2003年

7 许柏林;两个“万一”的心尖震颤[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徐文彬 通讯员 马楠 张杰;暴雨下的窑洞文化危机[N];中国气象报;2013年

9 彭利铭;由“梅兰芳不朽”想到的[N];中国艺术报;2009年

10 早报记者 顾维华;“汉字缺失让韩国陷入文化危机”[N];东方早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玲玲;论当代文化危机[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付永发;论现代性与文化危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喻红;南方的身份困境:福克纳作品中南方的文化危机[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5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75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0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