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东巡与秦王朝国家认同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 秦始皇 东巡 国家认同 出处:《东岳论丛》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政治心理研究的视角来看,秦始皇东巡,是在关东士民与秦人存在显著心理差异与心理隔阂的历史背景下,秦王朝为消弭心理隔阂、建构国家认同而采取的经略关东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始皇之东巡既是政治之旅,也是文化之旅。虽然东巡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并没有为建构秦王朝的国家认同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秦始皇东巡为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是东巡刻石首次以官方文书的形式,确立了坚持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政治要求,其历史意义应当充分肯定。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y of political psychology, Qin Shihuang's tour to the east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psychological barriers between the people of Guandong and the Qin people, and the Qin Dynasty aims to eliminate the psychological estrangement.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aken to construct national identity is to pass the east. Therefore, the tour of the first emperor to the east is not only a political journey, but also a cultural one, although there are obvious historical limitations in the eastern tour. It did not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Qin Dynasty, but in the long run, Qin Shihuang's tour to the east lai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dentity of the ancient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in China. Especiall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official document has established the basic political principles and political requirements of upholding national unity, and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should be fully affirmed.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古代民族志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2&ZD136
【分类号】:K233
【正文快照】: 秦王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密集的巡游,其中关东是秦始皇巡游的重点地域,在他五次大规模巡游中,有四次是巡游关东,每次都直抵东部海滨,最终病逝于东巡途中。东巡是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后的重要政治活动,目前学术界对秦始皇东巡的研究,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类研究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华松;试探秦始皇东巡的原因与动机[J];东岳论丛;2002年01期
2 孟祥才;;论秦皇汉武的齐鲁文化情结[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绪胜;;墨家:显学的式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孙乾博;;论秦国“垄断”地主阶级对其农业的促进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3 孙乾博;;秦楚农业与“亡秦必楚”的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4 陈晶;;对秦简中赀甲盾缴纳形式的再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陈晓川;;试议白起之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王雷;;消失的帝国——后期法家李斯对秦朝的影响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孙文阁;西汉陵县简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8 李峰;;宣帝弊政及对西汉后期政局的影响[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9 郭友亮;;西汉梁国经济发达的原因及表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10 尚学锋;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郝建平;;汉代统治思想变迁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孟世凯;;赵、秦、商族源初探[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3 重庆工学院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内部控制课题组;;《周礼》中的内部控制探析——兼议内部控制产生[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祝中熹;;论秦献公[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成胜;试析西汉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5 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陈文婷;试论西汉初期政论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玉峰;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迎春;论秦的标准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宝会;《战国策》“拟托文”文学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10 韩永志;侯外庐土地国有论及其思想史意义[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尹振环;;从秦代前期粮价奇高谈起——对秦代几个重大问题的再认识[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2 周昌富;莱国姓氏与地望考[J];齐鲁学刊;1984年01期
3 王绍东;;论秦始皇的理论创新[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黄栋法;;论汉朝文化对秦朝文化的继承、革新与提升[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莉莉;;秦王朝时期的内蒙古[J];西部资源;2007年02期
2 李文初;法家思想与秦王朝的兴亡[J];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张宁;;试论秦王朝的思想文化政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4 吴锐;;儒家思想与秦王朝的兴衰[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5 胡一华;秦王朝兴衰因果析[J];丽水师专学报;1993年01期
6 夏子贤;略论秦王朝的覆灭[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高兵;;三纲五常与秦王朝的道德教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8 付焘;;浅评王子今先生的《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与秦的覆亡》[J];青年文学家;2014年05期
9 刘济生;独尊法术的速亡——秦王朝政治文化选择的历史教训[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黄瑾瑜;;秦王朝遣“五十万”军戍五岭考辨[J];岭南文史;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生民;;秦王朝思想路线得失简论[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贺润坤;王新建;;论秦王朝的法律思想及其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的影响[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田东奎;;重法轻德与秦王朝短命而亡[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贺润坤;;论秦王朝的法律思想[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5 赵沛;;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观点论秦的速亡[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华祝;;秦的忠孝观念考察[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张文立;;秦学术探赜[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8 陈博;;从土地关系看秦制的流弊[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维慎;;论秦汉时期宁夏畜牧业的发展[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10 黄明珍;;试论董仲舒与李斯的大一统观[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郡县制导致秦王朝灭亡?[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2 张荣明;强秦因何“二世而亡”?[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徐焰;兵役劳役过度致秦亡[N];解放军报;2006年
4 萧易;秦代蜀地百年移民潮[N];成都日报;2006年
5 周荣 市社科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研究所所长;秦朝兴亡的历史探究[N];西安日报;2014年
6 张延龙;西安做错了什么?[N];经济观察报;2014年
7 宋亚平;废封建,置郡县[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师欣;用帝王编织历史,很糟糕![N];南方周末;2007年
9 张荣明;秦汉皇帝观念再认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舒;汉初思想家群体德治法治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李楠;秦的灾异考略[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鹏;论官吏制度与秦朝统一之关系[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于涛;论秦法家政治中的儒家因素[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0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480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