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刑部满汉官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清代 切入点:刑部 出处:《民族研究》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代刑部是"天下刑名之总汇",权责甚重。部内满汉官并设,满汉关系对刑部的政务运作有着重要影响。有清二百多年,各阶段的刑部满汉关系表现不尽相同。清初,部内满汉之间矛盾较多,交流不畅,刑部采取的是满汉分治的管理方式。雍正及乾隆中前期,刑部满汉双方语言隔阂消除,但汉官办理庶政,满官决策大案的基本模式仍然延续。乾隆后期及嘉庆、道光年间,刑部满汉官权力相对均衡,在打破了"汉人不办满事"旧例的同时,所谓汉官办庶务、满官决大事的界限也逐渐模糊起来。晚清满汉堂官之间几无畛域,所有堂宫唯律例最精的汉堂官马首是瞻,是为"因其人而生权力"。
[Abstract]:The criminal depart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is a collection of the world's criminal names, with heavy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e Manchu and Han government officials were set up in the ministry. The Manchu and Han relation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ffairs of the department. There were more than 200 years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anchuria and the Han were different in each stage.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re were many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anchu and Han in the ministry, and the communication was not smooth. The punishment department adopted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dividing Manchu and Han. In the middle and early Qianlong period of Yongzheng and Qianlong, the language gap between the two sides was eliminated, but the officials of the Han Dynasty handled the common affairs. In the late Qianlong and Jiaqing and Daoguang years, the powers of the Manchu officials of the Ministry of punishment were relatively balanced, breaking the old rule that "the Han people did not do the full t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o-called official affairs in the Han Dynasty were run by the common peopl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re was almost no boundary between Manchu and Han Tang officials, and all Han Tang officials, who had only the best laws and regulations, followed suit for the purpose of "giving birth to power because of their people."
【作者单位】: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
【分类号】:K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法师;满汉全席[J];佛教文化;2005年03期
2 王开玺;;清末满汉官僚与满汉民族意识简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6期
3 张继格;刘大武;;试析清末化除满汉畛域原因[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吴正格;;清王朝从勃兴到窳败的斑迹——“满汉全席”史释[J];书屋;2011年09期
5 黎青;满学研究的新成果——《满汉大辞典》评介[J];历史档案;1994年04期
6 赵荣光;“满汉全席”名实考辨[J];历史研究;1995年03期
7 丰申巩额;《满汉大辞典》的编纂及其学术价值[J];清史研究;1995年03期
8 王爱华;满汉文化融合与“档案”词源[J];清史研究;1997年03期
9 陆勇;;从“任珍案”看清初的“首崇满洲”与“满汉一体”政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汪朗;;满汉何来全席[J];国学;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伟;;试论清代北京地区的满汉融合[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2 刘小萌;;海内外满汉关系史研究概述[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3 谢金伶;;清末民初北京服饰的变化研究[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4 周郢;;从“泰山龙脉”之争看满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季鸿];;当代饮食著作精品评介(六) 赵荣光《满汉全席源流考述》读后[A];饮食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C];2004年
6 赵令志;;清代满汉合璧字辞书及其作用探析摘要[A];纪念满文创制4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9年
7 黄圆晴;;清代满汉官制:以侍卫的升迁为中心[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8 爱新觉罗·瀛生;郑再帅;殷芳;;老北京婚礼中的满汉习俗[A];北京学研究2012:北京文化与北京学研究[C];2012年
9 王秀梅;;北京地区的婚礼辟邪习俗初探[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梁桦 顾阳;新满汉全席:创新还是噱头[N];经济日报;2003年
2 朱兆龙;满汉全席也得与时俱进[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3 邓建胜;“满汉全席”倒掉了什么[N];人民日报;2005年
4 罗昌平;西安“满汉全席”贱卖大有隐情[N];中国商报;2003年
5 特约撰稿 宿育海 罗昌平;36.6万 西安“满汉全席”风波始末[N];经理日报;2003年
6 蒋维祥;春晚:可否将“满汉全席”改为“一招鲜”?[N];南京日报;2014年
7 钟利文;力推满汉全席 擦亮冀菜品牌[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王钰;满汉全席 吉菜大餐[N];吉林日报;2004年
9 廖楚强;从“满汉全席”到“八大菜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郑立华;为保护野生动物改良满汉全席[N];中国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雪梅;清朝职官制中的满汉差异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孙淑秋;元代和清代汉族政策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白燕;满汉文化交融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磊;清末民初满汉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高占领;平满汉畛域问题的讨论和策划[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栋梁;从满汉矛盾看清末新政改革[D];宁夏大学;2014年
4 李鑫;晚清满汉政策调整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宇;从满汉关系看善耆在辛亥前后的政治活动[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妍;清朝中期满汉关系与政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姜英子;满汉观念与清末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8 蒋亚;满汉融合与清初宗室诗歌[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会修;清末满人国家认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华淑蕊;满汉文化融合中的传播与交流[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7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57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