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义田制度的清代团体土地所有权考辩
本文选题:清史研究 切入点:义田制度 出处:《求索》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义田为代表的清代团地土地,是清代土地所有权的重要形式之一。清代法律对团体土地所有权的规制,主要从设立途径、运行模式、保护源泉三个方面着手。清代团地土地所有权在宗族等主体上的设立过程,体现了民间力举与国家力推的特征。清代团体土地所有权采用近乎苛刻之运行模式,是封闭主义与回避原则的作用结果。宗族法与国家法的二元合力,则形成了清代团体土地所有权的保护源泉。清代团体土地在发挥稳定基层社会、促进宗族和睦的作用同时,也阻碍了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中的发展。研究清代团体土地所有权,不仅具有构建中国传统物权制度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group land of Qing Dynasty, represented by Yitia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land ownership in Qing Dynasty.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land ownership in the Qing Dynasty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force and national force. The group land ownership of Qing Dynasty adopted a harsh operation mode. The dualistic combination of clan law and state law formed the source of protection of group land ownership in Qing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group land in Qing Dynasty played a role of stabilizing grass-roots society and promoting clan harmony. It also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in feudal society. The study of group land ownership in Qing Dynasty not only has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construc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real right system. Moreover,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transfer system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contractual management right.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法学系;
【基金】: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民事诉讼研究——制度、社会与文化的视角》(09CFX010)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清代物权法律研究》(10YJC820128) 西北工业大学985人才工程“翱翔之星”科研基金
【分类号】:K249;F3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启扬;;晚清土地经营制度的选择与博弈分析——以徽州为讨论中心[J];求索;2011年09期
2 许光县;;清代契约法对土地买卖的规制——以红契制度为中心的考察[J];政法论坛;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蒋冬梅;;略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性质——兼谈中国古代无民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丁国峰;魏春明;;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张卉芳;;论成文法在农村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5 刘康磊;;无讼与厌讼之辩[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6 王烨;“程序先于权利”原则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借鉴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刘吉涛;;中西小传统诉讼观念之比较——以民间法谚为视角[J];北方法学;2008年04期
8 陈会林;;人情:传统司法适用民间法的进路——基于涉及“招夫养子”习俗之诉讼中批词与判词的考察[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9 朱腾;;秦汉时代的律令断罪[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10 徐淑芬;;论法律传统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赵丹;;我国检察机关职权范围与领导体制的演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岑惠;;清代媒婆制与现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张晓芒;;从法律制度建设看逻辑的求真作用和求善作用[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4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曲玉梁;民初大理院及其民事判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袁哲;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D];复旦大学;2011年
9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郭正怀;民国时期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泾;我国司法引入商业判断规则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蒋琳;董康与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10年
5 闻以军;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罗志强;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权文长;法律与社会控制: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传统及当代启示[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保民;论民间法的价值[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帆;伍廷芳民商法思想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邓晓飞;宋代商税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裴燕生;清代的契约文书[J];档案学通讯;2001年02期
2 胡成;近代江南农村的工价及其影响——兼论小农与经营式农场衰败的关系[J];历史研究;2000年06期
3 曹秀华;试论十六世纪以来江南农村租佃制兴盛成因[J];云梦学刊;2005年04期
4 赵冈;农地的零细化[J];中国农史;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清史研究》变更征订的通知[J];清史研究;2009年02期
2 ;关于《清史研究》变更征订的通知[J];清史研究;2010年01期
3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简介[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6期
4 ;《清史研究》匿名审稿制度实施办法[J];清史研究;2007年04期
5 ;《清史研究》稿约[J];清史研究;2010年02期
6 ;关于《清史研究》变更征订的通知[J];清史研究;2011年01期
7 ;清史研究所动态[J];清史研究;2011年03期
8 朱积孝;朱述叟的《旧典备征》[J];浙江学刊;1985年02期
9 ;《清代名人传略》即将出版[J];历史档案;1989年03期
10 杨珍;1995年清史研究概况[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婷;;漫谈美国新清史研究[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婷;;漫谈美国新清史研究[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赵联谨;;评李新达著《洪承畴传》[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4 庄吉发;;文献足征——《满文原档》与清史研究[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5 ;万明《中葡早期关系史》出版[A];中国明史学会通讯(第5期)[C];2001年
6 任道斌;;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一期[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7 ;学术交流安排[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思治;吕元骢;;清代皇位继承制度之嬗变与满洲贵族间的矛盾[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9 若亚;;《明史研究专刊》第十三期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10 王伟凯;;读林延清教授《明清史探究》有感[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跃生;清史研究的重要档案资料[N];人民日报;2009年
2 贾建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欧立德教授与清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贾建飞;美国的新清史研究: 强调清朝多元文化与满族人的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记者 陈香;国家清史编纂增至66种608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戴逸;序清史编纂工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6 董明庆;历史的细节真相[N];中华新闻报;2006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 李文海;清代积案之弊[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董明庆;历史的细节真相[N];江淮时报;2006年
9 宾长初;关注清史研究域外史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黄爱平;多元视野研究西学与清代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宏忠;清代黄淮流域志桩水报运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金艳;康熙朝地方仓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芳含;哈佛学派明清史研究的范式及其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鑫敏;江南“人丁”与“男妇”[D];复旦大学;2010年
5 赖海灵;阿美士德访华述略[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杰;《乾隆朝上谕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德春;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8 柏荣;清代福建社会救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汪海军;清代前期潮阳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鑫;试论雍正朝密折荐人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63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6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