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诗看南宋吴越地区的农贸活动与农赋征收
本文选题:宋诗 切入点:吴越地区 出处:《农业考古》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吴越地区其政治经济中心地位而受到南宋诗人的重点关注,宋诗中大量载录了南宋吴越地区的农贸活动和农赋征收情况,是透视宋代吴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吴越地区农贸活动的发展表现在农贸集市的规模化、农贸品种的多样化和农贸形式的灵活性三个方面,农贸活动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吴越地区的经济地位,更加重了南宋王朝对该地区的赋税依赖,吴越民众农赋繁重,从而导致了官民对抗,这种对抗一方面表现为税吏地主为了逼赋而不择手段,另一方面表现为吴越农民不堪重负而逃租成风。
[Abstract]: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entrality of the Wuyue region was the focus of the poet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n the Song poems, the agricultural trade activities and the collection of agricultural Fu in the Wuyue area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ere extensively recorded. It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viewing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uyue area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rade activities in Wuyue area is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trade fai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trade varieties and the flexibility of agricultural trade form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trade activities further enhanced the economic status of Wuyue region, increased the tax dependenc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on the region, and resulted in a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On the one hand, the tax-collectors and landlords did whatever it took to force them to do so, on the other hand, the peasants of Wu and Yue were overburdened and escaped from rent.
【作者单位】: 江西服装学院;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岱东远程教育中心;
【基金】: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宋诗视阈中吴越地区经济民俗研究”(项目编号:12WX23)
【分类号】:F329;K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蒋东玲;;宋诗视阈中两浙地区城市商贸新风略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陈国灿,陈剑峰;南宋两浙地区农村家庭经济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8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9 魏涛;;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渊源探析[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9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5 冯霞;辛弃疾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唐名辉;;儒学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元素探析[J];当代财经;2009年10期
2 张金花;从范成大诗歌看南宋商贸活动与商人生活[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3 张宏卿;;试论传统文化与公民社会的养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龙登高;南宋临安的娱乐市场[J];历史研究;2002年05期
5 方如金;宋代浙江经济大发展的原因探析[J];浙江学刊;1988年03期
6 陈国灿;略论南宋两浙地区的城市产业形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沈慧;略论宋代湖州的商品经济[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金花;宋诗与宋代商业[D];河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芜;;希望古代文论研究水平能有新的突破——读宋诗所想到的[J];思想战线;1979年03期
2 周裕锴;绕路说禅:从禅的诠释到诗的表达[J];文艺研究;2000年03期
3 王宇可;宋诗理趣现象探源(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张毅;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张福勋;精金美玉,非以口舌能定贵贱——论元遗山对宋诗的态度评[J];阴山学刊;2002年04期
6 王锡九;;白居易与宋诗[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郝丽梅;吴微;;简论司空图的“自然观”及其对宋诗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郭守运;马丽;;北宋私家藏书与宋诗变革关系疏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邹金灿;;宋诗会意[J];书屋;2011年05期
10 ;宋诗纵横[J];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清;;试论吴越同族[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册)[C];1981年
2 廖志豪;;论吴越时期的耕战工具[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1年
3 丁丽萍;郭志禹;;船拳的技术体系及其文化成因[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周光凡;;20世纪90年代以前上海城市精神的缘起和流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臧知非;宋仁桃;;秦始皇《会稽刻石》与吴地社会新论——林剑鸣先生《秦始皇会稽刻石辨析》补证[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6 张晓茹;;海宁汉画像石墓墓主身份辨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夏毅辉;;论中国文化内在发生、发展的地域因素——从“六朝”地理概念切入的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岩;;姑蔑与越文化散论[A];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C];2002年
9 陈华文;陈淑君;;论吴越丧葬文化的改革与对策——以浙江省为例[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北塔;;矢志不移,老而弥坚——论屠岸的新诗创作[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天麟;吴越地区马灯舞的比较研究[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方汉文;并世从谁问文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水照(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新宋学》主编);钱钟书先生与宋诗研究[N];文汇报;2002年
4 张国功;绿影扶疏意味长[N];文艺报;2000年
5 刘旭青;桑麻绿处飘吴音[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满羿;专家争辩中国剑来源[N];北京科技报;2005年
7 记者 俞家骅;航百首饰造百塔 包罗万象锦天下[N];中国黄金报;2008年
8 黄永林;民间语言在新时期小说中的作用[N];文艺报;2005年
9 ;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今挥锹动工[N];新华日报;2007年
10 程奕;有多少端午习俗被忘怀?[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郎剑锋;吴越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曹瑞娟;宋代生态诗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丁丽萍;吴越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4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赵瑞广;庆历之际的文化转型:宋学的历史生成[D];浙江大学;2010年
6 樊运景;杨宏道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郑小炉;吴越和百越地区周代青铜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魁星;元末明初浙东文人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河红联;李n晌穆垩芯縖D];延边大学;2011年
10 权美花;高峰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飞;宋诗与宋代灾害探研[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航苏;吴越审美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3 焦妮;先秦两汉吴越纪事流变考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晨晨;卞之琳智性诗歌与宋诗理趣[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斌;宋诗“兴发感动”的审美表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薛涓;宋诗书灯意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王迎春;论陈简斋体[D];安徽大学;2005年
8 王光强;韩诗对宋诗的影响纵横谈[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振华;论张耒的杂诗[D];安徽大学;2005年
10 张栋;汪琬诗文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65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6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