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中国与林邑的关系
本文选题:唐高宗 切入点:武则天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唐高宗、武则天统治时期的对外关系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与林邑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武则天曾下敕鼓励林邑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从而在武周时期形成了与林邑交往的一个高潮。林邑位于今越南中部,盛产大象。它在这一时期曾多次来朝贡,驯象是其主要贡品。象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吉祥如意的寓意,唐代更是将白象当作重大祥瑞来崇拜。武则天曾经在政权趋于巩固、权力臻于鼎盛之时用白象曳鼎,进行政治性宣传,并亲自创作了《曳鼎歌》,以宣示大周基业君权神授、天降符瑞的正当合理性。
[Abstract]:During the reign of Wu Zetian,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ang Gao Zong and Wu Zetian made great progress, among which the relations with Lin Yi were very close. Wu Zetian once encouraged Lin Yi to develop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China. Thus, during the period of Wuzhou, there was a climax of contacts with Lin Yi,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oday's Vietnam and is rich in elephants. It has paid tribute many times during this period. Elephant tamer is its main tribute. Elephant has been endowed with many auspicious moral i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ang Dynasty has worshipped white elephant as a great auspicious. Wu Zetian once used white elephant to drag tripod with white elephant when political power was consolidated and power reached its peak. Political propaganda, and his own creation of the "Song of the Tripod" in order to proclaim the divine power of Zhou Jiye, heaven down the proper rationality of the Shourui.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从‘天下’到‘世界’——汉唐时期的域外探索及其对世界的认知”(项目编号11LSB01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项目批准号08JZD0037、合同号08JZDH037)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K2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李强;蒙元质子政策述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索毕德;;晋代至唐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文化交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谈莉;;唐代乐府诗格律化倾向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范淑英;;仙道之象——神仙道教对唐千秋镜的影响探析[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郝延霖;;论西域文学(代序)[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7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10 张兰;宋金华;;唐朝《水部式》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传宝;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金野;唐彦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苏健;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宪实;;武则天及后宫斗争[J];全国新书目;2008年10期
2 赵文润;;武则天及其评价[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01期
3 周一谋;;论武则天晚年广纳面首(男妾)[J];中国性科学;2000年04期
4 孙健;;武则天没杀亲生女儿[J];科学大观园;2009年22期
5 杨梓;唐高宗晚年二事[J];甘肃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6 杨际平;“高宗临朝不决事”说质疑——兼评“四人帮”炮制的高宗朝武后“临朝执政”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2期
7 刘博;杨柳;;唐高宗不是窝囊废[J];芳草(经典阅读);2011年07期
8 边素庭;出自山西的女皇帝武则天[J];今日山西;2005年05期
9 ;武则天的“无字碑”[J];红领巾(A);2010年12期
10 符庆如;武则天行“铜匦制”考略[J];史学月刊;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萍;;武则天时期的洛阳城市建设[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文润;;武则天与太子李弘、李贤的关系考释[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3 胡沧泽;;武则天与唐代监察制度[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吴丽娱;;《显庆礼》与武则天[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禹成e
本文编号:1566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6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