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将军兼任都督诸军事问题的考察
本文选题:西晋 切入点:将军 出处:《河北学刊》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晋时期,国家设置将军和都督诸军事。西晋国家使都督诸军事的设置与将军号结合起来。实际都督诸军事是将军的兼任职。西晋国家依据都督诸军事的"都督"、"监"、"督"三等级确定兼职将军的品级,因而,将军的品级可以体现出都督诸军事的等级差别。在都督诸军事任职期间,西晋国家能够迁转他们所领的将军号,其目的是要进一步加重都督诸军事的身份地位。
[Abstract]: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The state establishes the general and the du du administers the military affairs.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combines the military establishment of the du du governor with the general number. In fact, all the military affairs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are the general's and their posts. The state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bases on the "du Yu", "the prison" and the "governor" of all the military forces in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Three levels determine the rank of part-time general, As a result, the rank of general can reflect the rank difference of all military affairs. During the period of du governor's military service, the state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was able to transfer the name of the general they received, the purpose of which wa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status of the militar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分类号】:E291;K237.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姬永亮;;唐代误差思想略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4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5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6 陈志强;代睿欣;白遵光;蔡炳勤;王昭辉;;重温手术源流对发展中医的启示[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明山;;“七篇大论”的撰著年代及其学术地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艳芳;皮日休吴地创作与吴文化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孟源;太平天国的侍卫[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2 郑文胜;三国时期的“将军”小考[J];运城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张金龙;南朝禁卫武官组织系统考[J];史学月刊;2005年01期
4 刘晓航;;蒲将军即番君吴芮说[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5 穆义;张骞归汉得国除国年辨[J];绥化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6 杜红波 ,王道瑞;嘉庆朝参务档案选编(下)[J];历史档案;2002年04期
7 张金龙;东魏北齐左右卫府制度考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丁福林;;《南齐书》考疑(十二)[J];江海学刊;2006年01期
9 阿蛮;;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 巴将军传说[J];公民导刊;2009年08期
10 庄丽华;;试论清代黑龙江驻防及历史贡献[J];华章;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崔在洙;;从海运史的角度谈郑和将军下西洋在世界史上的意义[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杨赛;;任f 仕履考[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4 若亚;;明代诸王府规制述略[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5 邵磊;;刘宋临澧忠侯《刘袭墓志》疏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o%添av文;;关于北魏的赠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7 汤毓贤;;唐代开漳文化源流考要[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袁敏;;《梁书·元帝纪》疏证[A];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六卷)[C];2007年
9 栾成显;;洪武时期宦官考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10 余行迈;吴奈夫;何永昌;;《稼轩瞿府君暨邵氏合葬行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启刚;《清史》留名“建威将军”[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王宏伟;南京将军山发现沐朝弼墓[N];新华日报;2006年
3 王师;张治中将军长沙桑梓情[N];巢湖日报;2006年
4 江竹;哈尔巴岭德政碑与依克唐阿将军[N];吉林日报;2001年
5 张远怀;古今植树趣闻[N];中国档案报;2006年
6 黄烨 韩闽 陈玉祥;木黄镇上的红色文化[N];贵州日报;2006年
7 撰文 余星初;晋代中兴名臣陶侃[N];九江日报;2006年
8 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古墓连环现身别墅区[N];南京日报;2006年
9 张福平;王震将军与天水铁路[N];天水日报;2006年
10 叶世昌;鲁褒的钱神论[N];国际金融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2 陈琳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3 牛小燕;论治边名臣松筠[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5 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6 吴洪琳;大夏国史[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钱汝平;萧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徐芬;晋宋之际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任玉雪;清代东北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丽;魏晋北朝河南尹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刘文波;从署理制度看清代皇权对驻防八旗的控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秦健;北魏赠官获得者的资格与赠官授予方式考述[D];吉林大学;2008年
4 冀列;西晋政治与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董劭伟;三国西晋加官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赵树兴;赵良栋与吴三桂叛乱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韩振强;清代吉林地区驻防与管理机构设置若干问题丛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旭;雍正朝广东驻防八旗兵丁打抢平籴厂事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春芳;汉晋之际汝颍人物的流布及作用[D];安徽大学;2001年
10 顾丽华;清代黑龙江将军的设置沿革及其社会功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67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6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