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镇辖区变化对唐后期政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05 20:52

  本文选题:唐后期 切入点:成德镇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成德镇辖区变化反映的是唐朝廷与河朔三镇利益的争夺,其成因与朝廷试图控制河朔有关。成德镇是控制河北三镇的重要因素,其势力强则可以牵制幽州和魏博;若其实力过强,难以控制,朝廷则会缩小其辖区,增强其周边方镇。冀州、沧州、德州、棣州割隶成德,是朝廷意图通过增强成德镇,使河北三镇能相互抗衡,彼此牵制,以便朝廷控制河北。而易、定、沧三州另置义武节度,德、棣二州割隶横海军节度,目的又是为牵制骄横的成德镇。朝廷对成德镇辖区的调整,意在控制河朔三镇,河北稳定又利于朝廷稳控全国方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仍能延续上百年与此不无关系。
[Abstract]:The change of Chengde Town area reflects the scramble between Tang court and Heshuo Tow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ourt's attempt to control Heshuo. Chengde Tow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controlling the three towns in Hebei Province. If its strength is too strong to control, the court will narrow down its jurisdiction and strengthen its surrounding towns. Jizhou, Cangzhou, Texas, and Di Zhou cut into Chengde. By strengthening Chengde, the court intends to make the three towns in Hebei compete against each other and restrain each other. In order for the court to control Hebei. In order to control Hebei. And Yi, Ding, Cang three states separately set up Yi Wujie, de, Di two states cut Li horizontal naval section, the purpose is again to control the arrogant Chengde Town. The court's adjustment of Chengde Town's jurisdiction is intended to control the three towns of Heshuo. Hebei is stable and conducive for the court to control the whole country. The Tang Dynasty, after the Anshi Rebellion, lasted fo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nd had nothing to do with it.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姜密;唐代成德镇的割据特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杜志华;;唐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探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陈翔;;再论安史之乱的平定与河北藩镇重建[J];江汉论坛;2010年01期

4 樊文礼;试论唐河朔三镇内外矛盾的发展演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5 李焕青;唐宪宗中兴与藩镇政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3期

6 牟发松;;墓志资料中的河北藩镇形象新探——以《崔氏合yT墓志》所见成德镇为中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郭玲娣,樊瑞平,杜平;唐李宝臣纪功碑考述[J];文物春秋;2005年05期

8 贾艳红;试论唐代河朔三镇割据的阶段性特点[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冯金忠;陈瑞青;;唐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残碑考释[J];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胡莲玉;从《明悟禅师赶五戒》对《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改写论冯梦龙的艺术成就[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7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8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万明;;明代诏敕的类型——以明初外交诏敕为例[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赛时;唐代的淄青镇[J];东岳论丛;1994年02期

2 孙继民,李伦,马小青;新出唐米文辩墓志铭试释[J];文物;2004年02期

3 郭玲娣,樊瑞平,杜平;唐李宝臣纪功碑考述[J];文物春秋;2005年05期

4 樊文礼;唐代平卢淄青节度使略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5 樊文礼;安史之乱以后的藩镇形势和唐代宗朝的藩镇政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陈翔;;唐代后期泽潞镇军事地位的变化[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英光;;试论唐代藩镇割据的几个问题[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艳红;唐后期河北道区域性经济的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2 石云涛;;唐后期方镇使府僚佐迁转[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1996年00期

3 刘后滨;唐后期使职行政体制的确立及其在唐宋制度变迁中的意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冯金忠;;幽州镇与唐代后期人口流动——以宗教活动为中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河元洙;;唐代明经科与进士科的位相:制度上和社会认识之间的乖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陈磊;;从《太平广记》的记载看唐后期五代的商人[J];史林;2009年01期

7 梅玉凤;;再论唐后期节度使存在的积极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8 杨志玖;张国刚;;唐代藩镇使府辟署制度[J];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1期

9 王力平;唐后期淮颍(蔡)水运的利用与影响[J];河北学刊;1991年02期

10 陈衍德;唐后期奢侈性消费的社会影响[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禹成e,

本文编号:1571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71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