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早期关系史:柏朗嘉宾与鲁布鲁克出使蒙元帝国
本文选题:中法关系 切入点:方济各会士 出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关系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它是从13世纪时,由教宗英诺森四世和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派往蒙元帝国的方济各会士柏朗嘉宾与鲁布鲁克而开始的。此前,西方有关中国的知识,都是经间接渠道而风传的。这两名方济各会士出使蒙元帝国,是当时大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其目的主要是调查令西方人感到胆战心惊的蒙元帝国的民族、地理、人文、军事和西进动向,借机劝阻蒙古人停止征战并接受基督宗教的归化。他们一方面是为了应对蒙古人的西征,另一方面又想与蒙古人结盟而夹击他们的另一个宿敌穆斯林。使者们的部分目的实现了,其主要目的却落空了。但中西方高层之间,由此建立了直接联系,从而开启了沿革至今的中法关系史。
[Abstract]:This year marks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The history of Sino-French relation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Franciscans Berang sent to the Mongol and Yuan empires began with Rubrooke. Before that, Western knowledge of China was spread through indirect channels. These two Franciscans sent envoys to the Mongol and Yuan empires. It was a product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at time. Its purpose was mainly to investigate the ethnic, geographical, humanistic, military and westward movements of the Mongolian-Yuan Empire, which made Westerners feel frightened. They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dissuade the Mongols from stopping the war and accepting the naturalization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On the one hand, they responded to the Mongolians' western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y tried to form an alliance with the Mongols to attack another of their old enemies, Muslims. Some of the emissaries' aims were achieved, but their main purpose was defeated. But direct ties were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senior levels of China and the West. Thus opened the history of Sino-French rel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47;D829.56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中国古代丧悼哀毁习俗与悼祭文化[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2 陈训明;;莫斯科中国城与伊凡雷帝的母亲[J];俄罗斯文艺;2005年04期
3 陈永国;;古代蒙古人的道德思想与其社会意义[J];北方文物;2014年01期
4 白翠英;文化变迁中的安代车[J];内蒙古艺术;2000年01期
5 那仁朝格图;;成吉思汗《大札撒》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蒙古史研究;2007年00期
6 常凤玄;黄振华;;西夏字书《文海》所见吐蕃名称考[J];民族语文;1997年01期
7 包玉山;蒙古族古代草牧场产权制度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白翠英;文化变迁中的安代车[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任洪生;游牧经济的机动性分析——以古代蒙古族的游牧经济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10 王立;中国古代丧悼哀毁习俗与悼祭文化[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那仁朝格图;;成吉思汗《大札撒》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倪文君;西方人“塑造”的广州景观(1517-1840)[D];复旦大学;2007年
2 冰梅;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之动物学溯源[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林苗;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马明;新时期内蒙古草原牧民居住空间环境建设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秀媚;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但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苏丽娜;元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高鹏飞;蒙古族民间法在乡村秩序构筑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9年
4 许秋生;卫三畏对中国地理的认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永;俄国早期来华使节的中国观[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楠;蒙元时期女性宴饮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72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7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