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唐时代的宗姓与房分

发布时间:2018-03-06 14:01

  本文选题:汉唐 切入点:宗姓 出处:《中国史研究》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唐时期,随着宗族的不断扩散,宗姓体系开始形成,同一宗姓的共祖意识渐渐增强。为了寻求血缘的认同、远近的区分,同一宗姓之中的支系划分也就势在必行,这使得房分成为较为普遍的宗姓结构形态。而宗姓的扩展与房分体系的形成,使得同宗诸宗族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与之相关连,超越五世小宗式家谱的"通谱"也随之出现。通谱是以房分为基础发展而来,是宗姓发展中同宗宗族之间联宗的新需要。通谱的出现,又成为宗姓成员内凝与认同的重要法器。
[Abstract]:During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with the continuous spread of the clan, the system of the clan surname began to form, and the common ancestor consciousness of the same surname gradually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seek consanguinity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distant and the near, it was imperative to divide the branches of the same family name. This made Fangzuan a more common form of the family name structure.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clan surnam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Fangsub-system mad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amilies of the same clan become stronger and stronger. The "Tong spectrum", which surpasses the family tree of Xiao Zong type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division of houses, and it is the new need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ame cla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name. The emergence of the common spectru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egal instrument for the solid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mbers of the cla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K820.9;K242;K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杭;论通谱[J];史林;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昱春;;英雄的成功与制度的失败——《席方平》中诉讼制度的社会学分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马建兴;;中国古代礼与法关系之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卞利;;明清时期婚姻立法的调整与基层社会的稳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邵宇;包公传说的“神判”情节述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常建华;;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J];安徽史学;2007年01期

8 罗龙鑫;雷建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董海龙;;社会转型条件下我国农村法律秩序的特征与调适初探——以民间法为视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10 吕明;;国家能力不足:中国法治进程的障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婷婷;;个案视角下晚清江浙乡村地区婚姻的缔结与离弃——以清代刑科题本为例[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4 马作武;;孔子杀少正卯考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吾敬东;;汉唐时期儒家伦理落实的种种问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中国5000年法律文明的成功转型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思想摇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王立;;董必武:破旧成功与立新失败[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8 王立;;只有人民才能提供法制建设的根本动力——由董必武法制拓荒及中颓引发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9 王佐龙;;民间社会的“私了”——以西部民族地区为视域[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10 王佐龙;;少数民族公民意识与藏区治理的文化路径[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霞;论中国传统乡规民约[D];湘潭大学;2009年

3 余胜;认罪从宽制度刍议[D];湘潭大学;2009年

4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高颂;隋唐“蛊”现象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守义;唐代复仇问题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凯;我国民事执行中的案外人异议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邓晓飞;宋代商税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10 万钧;论“亲情犯罪”刑罚裁量制度的确立[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5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75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1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