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吏承捐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7 01:15

  本文选题:明代 切入点:吏承 出处:《北方论丛》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代吏承是官僚机构中的低级办事人员,承担着政府工作的操作与运转,职小权大。明代中后期自推行捐纳以来,按制规定,民可捐纳一定银两获得吏承一职,同时吏承可捐纳冠带、免考甚至迁转。因所需捐赀数额较小,大量人员前往捐纳。捐纳吏员的大肆开展,使得吏员数量更加庞大,成分混杂,更严重的是造成吏员升迁考核制度的混乱。
[Abstract]:Officials in the Ming Dynasty were junior clerical personnel in the bureaucracy, who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operation and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work. Since the mid-late Ming Dynasty, when donations were introduced, the people could accept a certain amount of money and receive a position of official accept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officials accepted that they could donate to the crown belt, without taking the examination or even moving around. Because the amount of money needed to be donated was small,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ent to donate the money. The wanton development of the official staff made the number of officials even larger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fficials mixed up. What is more serious is causes the official promotion appraisal system confusion.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K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光怀;吏与秦汉基层社会[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周振鹤;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典型实例——读尹湾六号汉墓出土木牍[J];学术月刊;1997年05期

3 高卫星;西汉吏道简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4 宋德金;金代的学校考试和铨选考试[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2期

5 任士英;隋唐时期流外官与明清时期吏员的渊源关系[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6 王雪华;;明代吏员选官者的居官表现[J];东岳论丛;2010年11期

7 孙孝伟;;金朝流外出职制度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雒庆娇,吕文英;元代吏员出职制度的再评价[J];甘肃理论学刊;1999年05期

9 颜广文;明代官制与吏制的区别及其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10 赵毅;明代吏员和吏治[J];史学月刊;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苗书梅;;宋代县级公吏制度研究[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洵;;论明代的吏[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3 林丽月;;明初的察举(1368—1398)[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4 于光度;;临安与中都的城市管理体制[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王关成;;再论秦代士兵的服装供给问题[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6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子今;淘汰冗员:历代改革的尝试[N];学习时报;2005年

2 王子今;中国古代的“官数”[N];学习时报;2005年

3 王子今;顾炎武的治官定律[N];学习时报;2005年

4 宋杰;尹湾简牍再现秦汉社会生活[N];文汇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雷;金代吏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俊梅;秦汉郡县属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3 张金梁;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潘少平;元朝俸禄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宋立恒;金代社会等级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明代州县六房制度及六房吏[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德洋;元朝选官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红丽;论元代文职官吏考核制度[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军杰;《吏学指南》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苑桂玲;明代县级佐贰官及首领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毅鸥;西汉官吏数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俊;汉代文吏的身份[D];厦门大学;2007年

8 赖阳辉;秦汉吏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芳;元代吏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亚红;清代对胥吏的管理及其体制缺陷(1644-1840)[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77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77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b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