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士绅支持泰山全真道行为探析
本文选题:泰山 切入点:全真道 出处:《宗教学研究》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清时期,泰山地区的国家祭祀和民间社会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这其中全真道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泰山全真道积极展现自身的宗教优势,并努力满足地方士绅的精神需求,从而得到士绅们的大力支持,全真道也因此得到发展。泰山全真道与地方士绅的这种互动关系,充分展示了明清时期宗教与民间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特征。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state sacrifice in Taishan area and the religious belief of civil society had important social influence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n which Quanzhen Taoism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tried hard to meet the spiritual needs of the local gentry, so as to get great support from the gentry, and Quan Zhen Dao also develope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ishan Quanzhen Taoism and the local gentry, It fully demonstrates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religion and civil societ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
【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泰山全真道与明万历皇室”(J12WD5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58;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卿希泰;明太祖朱元璋与道教[J];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2 田承军;;明国本案与泰山三阳观新考[J];历史档案;2005年04期
3 曾召南;明代前中期诸帝崇道浅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4 晁中辰;明朝皇帝的崇道之风[J];文史哲;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楚坚;;明太祖对道教的态度及其对三教合一的追求[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洵;;北京宗教活动场所在现代化大都市中的地位与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章伟文;黄义华;;全真“华山派”传承谱系分析[J];中国道教;2010年02期
3 陶金;;北京都城隍庙考[J];中国道教;2010年03期
4 史永隽;;鲁北神医李肇永道缘考[J];中国道教;2011年02期
5 秦国帅;;明清以来(1368-1949)泰山道派考略[J];中国道教;2011年03期
6 胡义成;;论元代全真道士史志经编创的小说《西游记》初稿[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孙功进;;李道纯内丹“中”论思想探析[J];东岳论丛;2010年07期
8 朱仰东;;明初宗教政策与朱有q晌难Т醋鱗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代顺丽;;近代域外游记的特征及价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白颖;贺从容;;武当山南岩宫玄帝殿的瓦色探讨——兼谈明初武当山的营造活动[J];古建园林技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胡小柳;;从人到神的另一种飞升——关於道教神团中特殊成员的研究[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傅凤英;;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对北京道教的影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3 郑永华;;剩有燕京烟九节,白云观里会神仙——北京的道教民俗之一[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4 王颖超;;《燕九竹枝词》中的“燕九节”习俗[A];北京学研究2012:北京文化与北京学研究[C];2012年
5 刘诺;;试述北京白云观[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八辑(下)[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硕;唐僧取经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3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季宏;天津近代自主型工业遗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胡春涛;老子八十一化图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6 胡照青;晚清社会变迁中的法学翻译及其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苏欣;京都玉作[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8 马一;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1875-1911)[D];暨南大学;2012年
9 余婉卉;“学为世界人”的迷思——晚清民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朱仰东;朱有q裳芯縖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青;于道显内丹心性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侯照民;尹志平及其全真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云燕;祁志诚全真道思想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楼萑蔺;北京东岳庙及其建筑群的宗教文化内涵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士颖;黄宗炎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婷芳;明代白话小说与谶纬文化[D];山东大学;2011年
7 喻堰田;嘉靖崇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松林;刘伯温传说生成原因和衍生过程探析[D];温州大学;2010年
9 殷玲玉;论曾志_薜囊衾置烙枷胗胧导鵞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道国;略论中国明代政治中道教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怡;浅析全真道戒律的社会控制功能[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03期
2 午火;李刚教授等参加“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J];宗教学研究;2005年03期
3 唐怡;;全真道戒律的发展历史与特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陈金凤;;宋元明清时期江西全真道发展述论[J];宗教学研究;2007年02期
5 于光;;“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J];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02期
6 郭武;;全真道初传四川地区小考[J];中国道教;2008年04期
7 肖海燕;;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王晓颖;;全真道研究综述[J];才智;2009年03期
9 张琰;;金元之际泰山全真道的兴衰[J];中国道教;2010年02期
10 陈明;吕锡琛;;全真道研究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傅凤英;;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对北京道教的影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8(下)[C];2008年
2 何敦铧;;福州历代道教探略[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三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姜生;被覆盖的历史:全真道迁佛史迹再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牟钟鉴;全真道与齐鲁文化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3 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 张焯;金元之际全真道入据云冈石窟[N];中国文物报;2004年
4 道文;道教的两大派别——正一和全真[N];中国民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明;全真道的道德修养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昊;金元全真道的“全真而仙”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侯照民;尹志平及其全真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潘建顺;天水玉泉观道教碑刻及全真道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云燕;祁志诚全真道思想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史冬游;金元时期全真道教派活动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王辉刚;晚清民国成都二仙庵传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34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3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