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汴京元素

发布时间:2018-03-20 08:41

  本文选题:北宋 切入点:开封 出处:《史学月刊》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北宋东京开封作为新型、大型都市,辐射功能和集聚功能空前强大。既是北宋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也对同时代的西夏、后代的金国都城以及南宋杭州的规划建制等起着直接的经典作用,是当时都城的标本。产生、完善于北宋开封的多种历史文化遗产、艺术形式,惠泽元明清以及当代。汴京是宋词创作、展示的中心和宋词发展的策源地。对我国历史上饮食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中国最早的菜系在宋代开封形成以及酒店业的繁荣。孕育的众多世家大族为宋代乃至后代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清明上河图》为具体形象,北宋开封的历史辐射与影响延伸乃至放大至当代世界,是中国历史城市的名片。中华文明中的汴京元素,是宋文化的代表,并成为当今世界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Abstract]:As a new, large-scale city, Kaifeng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had unprecedented strong radiation and agglomeration functions. It was not only a model for all parts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learn from, but also a model for the contemporary Xixia. The capital of Jinguo and the planning and establishment of Hangzhou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played a direct and classical role. It was the specimen of the capital at that time. It was formed and perfected in the vari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t forms of Kaifeng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Huiz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contemporary. Bianjing is the center of Song ci creation, the center of exhibition and the birthplace of Song ci development.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earliest Chinese cuisine in Kaifeng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prosperity of the hotel industry. Many families and families hav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Song and even future generations. The historical radiation and influence of Kaifeng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extending and even enlarging to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s the business card of Chinese historical cities. The elements of Bianjing in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represent the Song culture and become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world toda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天文;柳永年谱稿(上)[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刘天文;柳永年谱稿(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3 翦伯象;论汴京意象[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程民生;汴京文明对南宋杭州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5 伊原弘;;宋代绘画的“解剖学”——从艺术史角度解读宋代都市与社会[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陈敏直;“市井细民”的文学革命──简论宋代话本小说[J];人文杂志;1998年04期

7 曾超;;宋代昭德晁氏家族与三峡文化的建构[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周宝珠;北宋西夏间贡赐交往中的开封与兴庆(银川)[J];史学月刊;2000年01期

9 程民生;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J];史学月刊;1998年06期

10 翦伯象;汴京的词学史地位[J];中州学刊;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劲秋;据境索义与文言词语训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石田田;;对《尔雅》编排体例的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何丽敏;刘芳池;;帛书《五十二病方》通假字语音关系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5 刘宏宇;;“不速之客”的两点语言学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6 林海鹰;试论《太平御览》对校勘《释名》的价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黎千驹;;“音近义通”原理论[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张猛;;关于训诂批评的几个基本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高寿仙;;“行业组织”抑或“服役名册”?——宋代“团行”和明代“铺行”的性质与功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祝总斌;;略论朱熹《戊申封事》的特色和宋孝宗的度量[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森;;汉初币制承袭秦制论——读云梦秦简与张家山汉简札记[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2 杨薇薇;;借形字浅论[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沙欧;中国古代小说体叙事的历时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冬英;《尔雅》普通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婧;黄侃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贾璐;朱熹训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黄莹;生的极限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项云莎;戴震《方言疏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姚书平;从郑玄《毛诗笺》看汉代训诂学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枫丹;论北宋杂剧优语的历史背景[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会芹;宋元话本中东京、临安故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叶姝;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神、怪、人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安沙沙;唐写本《新修本草》词汇释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利军;南宋临安城景观布局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元鹏;基于知识体的《说文解字》会意字构形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齐芳;韦昭《国语解》直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国庭;柳永生年及行踪考辨[J];福建论坛;1981年05期

2 林新樵;柳永生年小议[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3 叶嘉莹;灵,

本文编号:1638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38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7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