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良臣:元代雍古名臣赵世延丛考

发布时间:2018-03-20 11:41

  本文选题:雍古部 切入点:名臣 出处:《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赵世延为元代雍古部名臣,一生经历了从世祖至顺帝约九朝,历仕省台要职近五十余年,位高权重,关心军国利弊,对元朝中后期的政治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誉为"九朝元老"、"九朝良臣"、"九朝御史"。赵世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反对武力镇压,主张以怀柔羁縻的方式,处理民族矛盾。他重视文教事业,先后在陕西、四川等地创办了鲁斋、紫岩等知名书院;建议仁宗加封梓潼神君为文昌帝君,使之成为职司全国科举文运的神祗,晚年负责编纂《经世大典》。
[Abstract]:Zhao Shiyan, a famous official of the ancient part of the Yuan Dynasty, experienced the period from Shizu to Shundi about nine dynasties, Li Shi's important posts in Taiwan for more than 50 years, and concerned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ilitary, which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 Yuan Dynasty. Zhao Shiyan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opposed to the suppression of force, advocated the handling of ethnic contradictions by the way of Huairou Jimi. H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cause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successively in Shaanxi. Sichuan and other places established well-known academies such as Lu Zhai, Purple Rock and so on; it was suggested that Renzong, the emperor of Zitong, be the emperor of Wenchang, making it a functional god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 In his later years, he was in charge of compiling the Great Book of Classics.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元代鲁国公赵世延治理巴蜀研究”(XBYJC201106)
【分类号】:K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黎道纲;八百媳妇请属元廷考[J];东南亚;1995年01期

2 杨志玖;回回人与元代政治(二)──元世祖时期[J];回族研究;1994年01期

3 邱树森;浑都海、阿蓝答儿之乱的前因后果[J];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4 雷晓光;绵竹县紫岩书院[J];四川文物;198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陈瑞;;元代安徽地区的书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龚光明;杨旺生;;元代农业灾害成因论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7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8 柴福珍;;大蒙古国时期蒙古草原上的社会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9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10 苏海洋;雍际春;晏波;尤晓妮;;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二——隋唐宋元时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5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7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9 尹钧科;;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城、古城堡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10 张云涛;;从戒台寺石刻看其宗教的历史地位与传承[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邹明军;《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7 戴学艳;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天津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慧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铜镜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常雯婕;文化交流、融合进程中民族服饰的流变[D];云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兆吉;论雍古马氏家族的华化[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何兆吉;雍古马氏家族源流考略[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刘璇;;锡雍古堡印象[J];风景名胜;1996年06期

4 杨镰;;寻找马祖常与雍古人进出历史的遗迹[J];文史知识;2007年11期

5 叶爱欣;;苜蓿春原塞马肥 庆阳三月柳依依——元雍古诗人马祖常的“河西诗”[J];文史知识;2007年11期

6 黄钧;元代诗人马祖常和范h埖募帷掳妗洞呛!妨教踝⑹捅嫖骩J];中国文学研究;1986年02期

7 刘富研;;“咏锡雍”赏析[J];山东外语教学;1990年04期

8 傅瑛;;马祖常在光州[J];文史知识;2007年11期

9 化一;元代政治家赵世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2年03期

10 王叔磐;关于萨都剌的族属家世的考证[J];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段海蓉;;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读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的乐府诗[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钟润生;古堡文化产业基地落户惠州[N];深圳特区报;2011年



本文编号:1638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38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8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