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道”与“边墙”:历史上的“苗疆”
本文选题:云贵高原 切入点:苗疆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云贵高原内联藏川渝湘桂,外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其东部的贵州高原处于内联一侧,自古以来同属"泛边疆",历代中央王朝均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到元明清时期发生的"一线道"与"边墙"关系,就形成于"泛边疆"历史条件之下的"苗疆"。
[Abstract]:The Yungui Plateau is inlined with Sichuan, Chongqing, Hunan and Guangxi, and is adjacent to Myanmar, Laos and Vietnam. The Guizhou Plateau in the east is on the inline side.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central dynasties have adopted the policy of "governing on the basis of vulgar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ne road" and "border wall" in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formed in "Miao Xinjiang" under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pan-frontier".
【作者单位】: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基金】: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贵州山地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ZD070) 2010年度贵州大学文科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重大科研项目
【分类号】: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艳;;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2 丁元竹;江汛清;;从国家和民族紧要关头看民族精神[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3 郑杭生;社会学本土化及其在中国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探索的梳理和回顾之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列;;有多少意义可以重寻——简评《社会文化人类学丛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李美婷;;三文笔大理石工艺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田野考察[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0年00期
6 黄志辉;;反思“弱者的武器”的效度——以珠三角代耕农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7 索忠;;松州马茶探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8 张大毛;;“藏彝走廊”与多元文化整合[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9 宛敏华;;中国农村跨省联姻的特征——以黄梅县Z村为例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宣朝庆;王处辉;;从社区研究看社会学的中国风格——以学科理想与知识建构为视角的分析[J];河北学刊;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储庆;国家、教育与地位获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郭小英;中国现代学术性自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陈苇;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祖群;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闫涛;我国超大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姚茂华;生态乡村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陆继锋;中国民族院校办学理念的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贾建军;甘肃省天水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宇玉;江村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洪文殊;永安市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康浩;城市化进程中甘肃特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兴雷;裕固民族体育文化认同危机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巍;提高我国公民国家认同意识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王棋纬;水族端节的文化意义与教育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孝成;;清代边墙与湘西苗疆开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张振兴;;浅析湘西苗疆文化的历史生成——以明清时期苗疆边墙兴废为例[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3 马国君;聂太广;;略论清朝经营黔东南苗疆政策的演变[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陶沙;;清代湘黔“苗疆”的开辟[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年12期
5 杨军昌;;“苗疆再造”与民族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中奎;;清代“苗疆缺”官制研究[J];求索;2012年08期
7 范连生;;清代黔东南民族地区的苗疆义学[J];教育评论;2013年03期
8 黄冕堂;略论清代苗疆地区与中原的关系[J];文史哲;1980年02期
9 秋阳;;苗疆六百年[J];贵阳文史;2013年06期
10 张中奎;;论清帝国治理苗疆的文教政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程泽时;;民国初年苗疆之“寨款”理讼——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A];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龙 胡政 易兴华 特约记者 黄前生;打通苗疆“开放路”[N];铜仁日报;2014年
2 解黎晴;徘徊在湘西苗疆边墙[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春阳;散尽的苗疆烽烟[N];铜仁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小梅 实习生 张新雨;专家学者热议贵州文化建设[N];贵州日报;2012年
5 记者 戴勤 蒋剑平 通讯员 向云峰;“苗疆要区”深耕民俗文化[N];湖南日报;2013年
6 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二十三)[N];西部时报;2005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郑劭清;苗疆深处“扁担精神”[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8 郭俊 刘忠培;色彩多样的古苗疆走廊[N];中国民族报;2014年
9 主持人:实习生 张新雨 本报记者 王小梅;搁浅在时光深处的“古苗疆走廊”[N];贵州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小梅 实习生 张新雨;重构“古苗疆走廊”[N];贵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胜勇;清朝经营贵州苗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谭必友;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D];兰州大学;2006年
3 孙秋云;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4 张振兴;清朝治理湘西研究(1644-1840)[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娟;18世纪湘西苗疆社会观念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曹淑丽;清代对苗疆地区的法律治理[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婷;清代湘西苗疆教育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4 彭春芳;明清时期湘西苗疆“边墙”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项玮;湘西苗疆抗战动员研究(1936-1938)[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6 袁昌曲;治乱之间[D];西南大学;2010年
7 任均尚;论清前期贵州苗疆的经济开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才茂;信仰与叛乱[D];西南大学;2009年
9 伍磊;傅鼐湖南苗疆治理政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10 马国君;对清朝“改土归流”的再认识[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6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4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