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人在渤海国的政治影响力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24 22:27

  本文选题:渤海国 切入点:粟特人 出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03期


【摘要】:"安史之乱"中,辖管渤海都督府的平卢军节度使两次遣使渤海征发兵马,意图助其戡乱,然而渤海却始终采取严守中立的态度。本文认为当时正值文王大钦茂统治前期,渤海国内形成了一个粟特人的利益集团,他们与安禄山、史思明同属昭武九姓迁至幽、营二州以及东北地区居住的粟特人,对于安史叛乱政权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感,而这一新兴集团势必影响甚至左右渤海国的政治态度,这是渤海不愿出兵助唐的重要原因。
[Abstract]:In the Anshi Rebellion, the Pinglu Army, which administers the government house of the Bohai Sea, twice dispatched the Bohai Sea to recruit troops and send troops with the intention of helping it to suppress the rebellion. However, the Bohai Sea has always taken a strict attitude of neutrality.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the period wa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reign of King Wen Dachenmao. In Bohai, a group of interest of the Sogitans was formed. They, together with an Lushan, Shi Siming, belong to Zhaowu Nine, who moved to Youyou, Ying-er Zhou, and Northeast China. They had deep national feelings for the Anshi rebel regime. This new group is bound to influence or even influence the political attitude of Bohai,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son why Bohai is unwilling to send troops to help Tang.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渤海移民研究》(项目编号:10BZS01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旅宁;昭武九姓与安史之乱关系辨证[J];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传锐;王树森;余恕诚;;论唐代对外交往诗歌的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戴旭旺;;陈寅恪的“文化阶级”简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岳东;;唐代的移民与牡丹[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王艺璇;;论唐代边塞诗歌中的甘肃印象[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5 查屏球;时风、家风与陈子昂风骨精神[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乔福锦;;文化史视野中的《春秋经》[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张春海;;论唐代的效力与罚镇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韩宏韬;;孔颖达《诗经》学的北学性质论[J];东方论坛;2011年02期

9 熊伟;;西魏关中本位政策乡土性的成因与影响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10 龚连英;;论陈寅恪“神游冥想、了解之同情”的史学意蕴[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志宏;;西方汉学边疆研究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关怀[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现海;;洪武初年明朝、北元、高丽关系与地缘政治格局[A];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C];2009年

3 孙炜冉;;渤海国遗民及其后裔流入朝鲜半岛诸事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4 李美子;;唐代登州-新罗、渤海、黑水梲棬的交流平台[A];韩国研究(第九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春明;唐朝四方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袁志鹏;论唐代三受降城和盐州城的修筑[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魏俊杰;十六国疆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咸晓婷;中唐儒学变革与古文运动嬗递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敏;唐代佛教人物画创作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一敏;9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姚翔萍;武则天时期洛阳都市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可;唐代厅壁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军兵;新出土墓志与唐代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赵海燕;关中地区隋墓分期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珂;中唐翰林学士诗歌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德恒;唐代武周时期诗歌略论稿[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志玖;张国刚;;藩镇割据与唐代的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再论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J];学术月刊;198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涛,刘惠琴;古代中亚的商业民族粟特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车娟娟;;2000年以来国内粟特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01期

3 杨静;;粟特艺术及粟特人在中国的汉化[J];民族艺林;2013年01期

4 程越;国内粟特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09期

5 陆庆夫;略论粟特人与龙家的关系[J];敦煌学辑刊;1997年01期

6 徐文堪;;粟特研究的最新创获——读《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J];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7 许序雅;;粟特、粟特人与九姓胡考辨[J];西域研究;2007年02期

8 麦超美;;粟特文古信札的断代[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8年00期

9 康马泰;李欣;;粟特神祗的印度图像研究——考古和文字证据[J];敦煌学辑刊;2008年04期

10 张桢;;评《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J];考古与文物;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维坤;;试论西安发现的北周粟特墓和}宾国墓及其埋葬习俗[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陈玮;;中古胡系民族之流动——对公元5~10世纪宁夏区域粟特人的历史考察[A];历史学的省思与展望——第三届清华青年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黄振华;;粟特文[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4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瑞哲;;丝绸之路上粟特人的商业活动蠡测[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高子华;;唐代前期粟特人的经济活动[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7 周清澍;;《粟特青铜钱总谱》简介[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8 王素清;;从粟特古币看中国古文化[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甘大明;粟特文古籍解读重证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黄晓峰 盛韵;荣新江谈粟特人研究的通识问题[N];东方早报;2012年

3 甘肃天水市博物馆 李宁民 王来全;粟特人的石榻[N];光明日报;2013年

4 杨雪;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N];光明日报;2014年

5 冯国;千年古粟特人墓再现丝路传奇[N];甘肃日报;2003年

6 邢福来;围屏石榻与粟特贵族[N];中国文物报;2000年

7 孙机;唐代的胡人[N];中国文物报;2008年

8 程林泉 张翔宇;西安北郊再次发现北周粟特人墓葬[N];中国文物报;2004年

9 记者 晓阳;西安北郊再次发现北周粟特人墓葬[N];陕西日报;2004年

10 孙武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入华粟特人墓葬图像的文化渊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文文;唐河北藩镇粟特后裔汉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孙武军;北朝隋唐入华粟特人墓葬图像的文化与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明哲;粟特与回鹘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2 杨景平;北朝在华粟特人服饰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车娟娟;中古时期入华粟特女性的婚姻与社会生活[D];兰州大学;2013年

4 黄云;隋唐粟特乐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山;中国境内发现的粟特人墓葬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张桢;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胡人石质葬具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0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60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3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