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山陕会馆资金来源方式探究
本文选题:明清时期 切入点:山陕会馆 出处:《理论探索》2013年04期
【摘要】: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的资金来源方式很多,最主要的是在山陕商人中抽厘,其次还有对同乡商人的摊派捐银、会馆固定资产的资本性收益、"会底银两"的资本性收益、收取山陕商人会费及对同籍商人的违规罚款、山陕籍官员的支持等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筹资,山陕商人始终都是山陕会馆的出资者。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were many sources of funds for the Shan-Shan Guild Guild,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was to draw money from the businessmen of Shan Shan, followed by the apportionment of silver to fellow businessmen, the capital gains from the fixed assets of the Guild, and the capital gains from the "meeting the bottom of the silver". No matter which way to raise funds, the Shanshan businessmen are always the contributors of the Shanshan Guild Guild, such as collecting the dues of the businessmen of Shanshan and Shaanxi and the illegal fines imposed on the businessmen of the same nationality, and the support of the officials of the nationalities of the Shan and Shaanxi province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西北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集聚视角下的清代山西城镇研究”(12CJL009),负责人乔南
【分类号】:K248;F81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宋伦;李刚;;明清工商会馆“会底银两”资本运作方式探析——以山陕会馆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2 许檀;清代河南赊旗镇的商业——基于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考察[J];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3 任斌;;略论青海“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历史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4 许檀;清代河南的北舞渡镇——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5 许檀;;清代山东周村镇的商业[J];史学月刊;2007年08期
6 许檀;清代中叶的洛阳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李红娟;聊城山陕会馆碑刻分类及其史料价值[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许檀;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明清时期河南商业城镇的个案考察[J];中国史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川;晋中、徽州传统民居聚落公共空间组成与布局比较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王芳;;走西口成因及其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影响[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杨郁;;晋商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4 李瑞芳;;山西票号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1期
5 吴志远;;明清河南经济史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6 郭林林;;清代河南山陕会馆的区域分布及建筑艺术初探[J];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7 李瑞芳;东方独特的理财文化——山西票号的组织制度探讨[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赵晴;;由明清晋商兴衰看中国传统法律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9 李晓琴;;企业文化视角下的晋商会馆制度[J];北方经贸;2011年06期
10 杨娟娟;;试论清代周家口在河南经济中的地位[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友庭;晋藩屏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殷俊玲;盛世繁华[D];山西大学;2005年
5 游欢孙;近代苏州地区市镇经济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庆亮;中国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高倚云;明清晋商文化传统、制度绩效与路径依赖[D];辽宁大学;2007年
8 卫东海;明清晋商精神的宗教伦理底蕴[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9 宋伦;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贾滕;土改背景下的乡村社会秩序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3 侯吉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卓;常家庄园建筑石构件装饰艺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赵翔;运河流域法律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瑞;明清时期汉江流域中药材地理初探(1368-1911)[D];暨南大学;2011年
7 谷永强;河道变迁与转运型市镇的兴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德春;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蔚;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现机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10 周蓓;清代云南府市镇经济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官美堞;清代山东的周村镇[J];历史档案;1990年04期
2 任斌;;略论青海“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历史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3 许檀;清代中叶的洛阳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许檀;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明清时期河南商业城镇的个案考察[J];中国史研究;2003年01期
5 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6 邓亦兵;清代南阳府名镇的经济性质[J];中州学刊;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司艳林;;论明清工商会馆对提升商帮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以山陕会馆为例[J];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2 修莹莹;;明清行会规则研究——以山陕会馆为例[J];民间法;2009年00期
3 吴玉清;王绪芬;;2004年清史论文索引[J];清史研究;2005年04期
4 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周荣;陈子敬;;明清“移民社会”的同乡组织与社会保障——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内在机制及现代启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锡忠;;山陕会馆[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7 许檀;清代中叶的洛阳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陆凤台;明清时期安徽的雕版印刷工艺[J];江淮论坛;1963年01期
9 傅同钦;;明清时期的广东沙田[J];学术研究;1981年03期
10 唐景绅;;明清时期河西垦田面积考实[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爱琴;;浅论明清时期两淮泰州分司所辖盐场之盐课[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甘满堂;;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范沛潍;;明清时期开封的交通[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5 颜军;;明清时期徽州族产经济初探——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例[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6 王社教;;明清时期太原城市的发展[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秦海滢;;明清时期山东宗族与祠堂发展[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8 董柏林;党宁;;恪守与超越: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常建华;;明清时期的山西洪洞韩氏——以洪洞韩氏家谱为中心[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鲁西奇;杨国安;;香口柯家湾:明清时期鄂西北山区移民的生计、发展与宗族形态[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朝云《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原山陕会馆:对近代经济发展的促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杨斌鹄 尚云;陕西商帮一段逝去的辉煌(上)[N];经理日报;2006年
4 王日根 杜承骏 许欣舸 (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日根);明清时期闽商的若干特点[N];团结报;2009年
5 孙保林;明清时期掘港营的巡洋会哨制度[N];南通日报;2010年
6 王东 市科协;芜湖在明清时期的创新表现[N];芜湖日报;2010年
7 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张建民;明清时期的山地资源开发及山区发展思想[N];光明日报;2011年
8 许展;锁定明清时期特定的知识分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江小角 作者单位:桐城市博物馆;明清时期桐城文化的特征[N];安徽日报;2002年
10 记者 孟苗;临猗惊现清代科举考试童生试卷[N];山西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清玲;明清时期中琉友好关系遗存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纪丽真;明清山东盐业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石超艺;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广洲;明清山东商贾精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克平;朝鲜与明外交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9 高志超;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10 董倩;明清青海商品经济与市场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红丽;论明清山陕商人经营“合伙制”的制度创新[D];西北大学;2005年
2 孙长城;明清时期歙县江村商人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3 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信息渠道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巧莉;明清时期牙人牙行的积极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5 叶后坡;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军胜;明清温病学派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8 张洪生;明清时期陕北的农业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D];西北大学;2002年
9 居峰;明清山陕会馆产生的原因及其功能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10 王丽杰;论明清时期的河南集镇[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64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6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