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老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16:05

  本文选题:老学 切入点:老子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摘要】:本文以汉魏六朝的老子其人其书为研究对象,在尽可能全面疏理这个时期的老子观和《老子》注的基础上,对汉魏六朝老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归纳。由于这个时期是老子角色由人到神演变的关键时期,而且不同阶层在不同程度上给予过老子其人其书特别的关注,所以本文把老学史的研究对象从《老子》注扩大到了“老子观”。本文所谓《老子》注,是指这个时期存世的《老子》注本;所谓“老子观”,则是指在这些《老子》注本之外,人们因时代不同以及宗教、学术立场的差异对老子其人其书的不同看法。全文分为上下二篇,上篇题为《汉魏六朝时期的老子观》,由一、二、三章组成;下篇题为《汉魏时期的老子注》,由四、五、六章组成。各章的写作意图、思路和大意如下: 第一章《汉代老子观的变化》。这一章主要论述老子在汉代人眼中的角色变化,特别是老子是如何逐渐从人演化为神的。重点论述了以下三个问题,即从《史记》看老子角色的转化、从“黄老”和“黄老道”看东汉的老子观、以及从东汉末年碑铭《老子铭》看东汉的老子观。通过以个案带动整体的具体分析,本文认为,西汉以神话黄帝来抬高老子的地位。尽管西汉出现了不少有关老子的神秘传说,但老子基本上是人不是神。黄老学在政治上的失势以及神仙家、方仙道向道家的靠拢促使了老子身份的进一步变化。在东汉的史籍中也有两个与老子相关的词语“黄老”和“黄老道”。“黄老”在东汉及其以后的并称,已经和《史记》中的并称具有不同的意义,活跃在民间的以追求长生不死为目的的神仙家、养生家和方士们,推动着老子一步一步成为神仙。东汉后期,太平道习“黄老道”,桓帝也好“黄老道”并祭祀老子,但它们并不是同一意义上的“黄老道”。 第二章《汉魏六朝的佛、道老子观》。这一章主要考察道教徒和佛教徒如何认识老子其人其书,分析他们老子观背后的宗教背景和时代根源。本文认为,在汉魏之后,特别是南北朝时期,有关老子的神话传说大多是围绕老子的化生故事展开的,这些化生故事具有一定的创世神话色彩,它们是道教历史观和世界观的依凭。佛教徒的老子观则主要是围绕着老子化胡说展现出来的,为了反对道教,他们一方面强调老于是人不是神,另一方面也强调道家之书中只有《老子》是真典。佛教徒在化胡说中所表现出来的老子观,实质上是以道家老子反对道教老子。此外,本章还选取了这个时期佛教徒和道教徒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牟子和葛洪,对他们的老子观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牟子的老子观代表了早期佛教依托《老子》进行传播的特点,而葛洪的老子观则代表了汉魏以后道教神仙学与老子原义的必然分歧。 第三章《魏晋士人的老子观》。这一章主要考察魏晋玄学家及与玄学关系密切的士人如何认识和评价老子,具体分析了何晏、王弼、阮籍、孙盛等人的老子观。何、王对孔老圣、贤的评价、对圣人有欲无欲、有情无情的认识体现了玄学企图会通儒道、为名教寻找合理根据的意图。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35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3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63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2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