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汉对匈奴的政策
本文选题:东汉 切入点:南匈奴 出处:《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 匈奴是中国古代活动在北方蒙古草原上的一个游牧民族,战国秦汉以来,势力逐渐强大,对中原王朝构成了莫大威胁。为实现边疆的长治久安,两汉政权对匈奴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政策。东汉对匈奴的政策,是在继承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东汉王朝的特殊形势而形成的,更具有代表性,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原王朝的民族政策。 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文献资料为主,就东汉初年保境安民的消极防御政策、东汉对南北匈奴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东汉对匈奴政策的评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
[Abstract]:The Xiongnu was a nomadic people in the northern Mongolian grassland in ancient China. Since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power has gradually become strong, which has posed a great threat to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The policie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owards the Xiongnu were formed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policie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 situation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t fully reflects the national policy of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discusses the passive defense policy of the people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olicies of the North and South Huns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the comments on the policies of the Huns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ere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竟成;东汉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兼论东吴立国的背景[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Z1期
2 任群英;;东汉碑铭创作的文学史意义[J];学术论坛;2008年09期
3 刘春雨;;东汉疫灾初探[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4期
4 王子今;;东汉的“学习型社会”[J];读书;2010年01期
5 商春芳;洛阳出土的东汉时期佛教文物及其相关问题[J];中州今古;1999年02期
6 陆锡兴;;"初平元年"朱书瓶的真伪问题[J];中国历史文物;2004年05期
7 冯雁军;乡土建筑——重庆吊脚楼[J];中国房地信息;2005年08期
8 王力;王希隆;;东汉时期羌族内迁探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03期
9 赵险峰;王静;;东汉时期燕赵文人的思想文化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伟;;东汉治羌政策之检讨[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玉春;;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统万地区为例[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2 徐承泰;;东汉时期货币铸造及管理机构的探讨[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一期[C];1999年
3 李从明;胡莎可;;渔猎博戏镜浅析[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4 余鸣谦;;谈明代斗拱的演变[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5 任义玲;;南阳汉画中的外来文化探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邹志谅;;六朝钱币双面陶范制作工艺推断[A];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C];2003年
7 宋宝善;;东汉京都洛阳的学校教育[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林志彬;;灵芝研究与开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A];2004灵芝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贺琛;;贵州苗族蜡染工艺[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思亮;;继承和发扬自主创新精神 加快实现造纸工业现代化——纪念蔡伦发明造纸术1900周年[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雁芬;东汉时期洱海地区房屋建筑工艺管窥[N];中国文物报;2010年
2 记者 王朝霞;踏实墓发现珍贵子母阙[N];甘肃日报;2005年
3 记者 万斌;丰城发现东汉时期古城遗址[N];宜春日报;2010年
4 樊书海;河北鹿泉发现汉代贵族墓葬[N];中国文物报;2007年
5 卫辉市博物馆 孙海燕;东汉名士、汲令崔瑗及其座右铭[N];新乡日报;2008年
6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杨哲峰;从陵到冢——关于东汉“懿陵”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8年
7 杨忠文 胡均 付蕾;安徽淮北发现东汉时期砖石混合框架结构墓[N];中国文物报;2005年
8 通讯员 陈主权;蕲春发现东汉时期古城遗址[N];黄冈日报;2005年
9 记者 史颂光 通讯员 成利军;济源发现东汉“小康家庭”墓葬[N];河南日报;2006年
10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严辉 洛阳市山陕会馆文保所 慕鹏;“陂池”——东汉帝陵封土的新形制[N];中国文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聂济冬;东汉士林风气与文学发展[D];山东大学;2006年
3 闵海霞;匈奴发展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袁延胜;东汉人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5 魏兆惠;两汉语法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海燕;汉代平民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功;秦汉逃亡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范志军;汉代丧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论东汉对匈奴的政策[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雯雯;东汉时期河南地区出土多枝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王甜甜;东汉抒情小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刘春雨;东汉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安梅梅;两汉的属国制度[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荣茹;两汉后妃选拔、教育及后妃与政治关系问题考述[D];吉林大学;2006年
7 赵会英;班昭与《女诫》[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楼旭青;汉光武帝的情感世界[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谢婷;东汉安顺时期的“凉州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胡玉春;南匈奴附汉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65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65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