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心平德和”的音乐特征探微

发布时间:2018-03-27 17:18

  本文选题:心平德和 切入点:音乐教育思想 出处:《兰台世界》2014年09期


【摘要】:春秋时期,晏婴提出了"心平德和"的思想,将音乐欣赏与治国之道联系起来。这一思想认为,乐音的和谐能够使得音乐更为美妙,君主若懂得欣赏和谐之乐并以乐理为准治理国家,就可以达到"心平德和"的音乐教育效果。
[Abstract]: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Yan Ying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peace in the heart", which connected music appreciation with the wa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This thought held that the harmony of musical sounds could make music more beautiful. If the monarch knows how to appreciate the harmonious music and govern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music theory, he can achieve the music education effect of "Xin Ping de he".
【作者单位】: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分类号】:K2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梅;;立足边疆实际 开办特色音乐教育——论保山师专音教专业民乐课的开展[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2 孔祥安;;先秦儒家音乐思想探微[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耿学刚;;论儒家音乐思想的伦理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刘嵬;;荀子乐论中音乐教育重要性[J];成才之路;2007年03期

5 吕丽娜;;论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6 赵亮;何X;;试论《乐记》的乐教思想[J];成功(教育);2012年02期

7 李小虎;;瞽w怯胫泄糯窭治幕痆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陶晓勇;;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如何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胡松;许英;;试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作用[J];道德与文明;2006年05期

10 田晓红;杜学元;;孔子音乐教育思想探析[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桥;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5 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咏春;中国礼乐户研究的几个问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8 资利萍;感性的呼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钟恩富;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海准;《乐学轨范》唐部乐器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娟;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内容与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娟;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音乐情境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兴爱;《诗经·邶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艳霞;高职院校音乐剧鉴赏课教学与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颜芬;我国21世纪高中音乐鉴(欣)赏教材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庄仕鹏;我国七套初中实验音乐教科书之内容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照华;游戏音乐,,快乐成长[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娟宁;紫阳民歌进课堂考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栾博强;感悟生命的意蕴[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犹升;;典故集锦(七)[J];人民政坛;1996年09期

2 徐兴苗;王福利;;从《诗经·小雅》看西周至春秋时期礼乐文化的衰落[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袁伟;;春秋晚期玉器[J];收藏家;2006年04期

4 ;勾践卧薪尝胆之谜[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7年05期

5 景红艳;;论重耳政治流亡的成功及其策略[J];榆林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刘举;顾丽华;;从民族融合看春秋战国中原地区收继婚俗的兴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1期

7 十年砍柴;;遥想那个张扬人性平等竞争的时代——读《原来这才是春秋》[J];出版广角;2009年04期

8 刘美英;;周礼对鲁国兴衰的影响[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9 吴海波;;春秋时期军事思想的传承与变革——从《老子》到《孙子兵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10 刘芮方;;从《春秋》三传看春秋时期的爵制与政制[J];史学月刊;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直刚;;两周私属初探[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2 刘欣;谢乃和;;略析春秋时期邦交中的吊丧礼[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3 杨英杰;赵东玉;;试论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4 杨英杰;赵东玉;;试论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逄振镐;;莒国史略[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徐杰令;;略论春秋邦交中的使节[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7 李先登;;试论莒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王豫北;郭用和;;莒、卫友好交往初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康玉庆;靳生禾;;晋四卿晋阳之战[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张殿兵;;管子思想对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义华;评《春秋晋国赵氏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8年

2 陈洪波;日本汉学研究的折射[N];中国文物报;2007年

3 记者 郑慧;鸿山遗址实为吴越贵族墓群[N];无锡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孙燕燕;柳下惠后人称坐怀不乱疑为传说[N];北京科技报;2006年

5 杨西民 记者  云献科 韩冰浪;凤翔出土三件青铜重器[N];陕西日报;2006年

6 河南省周口市文化局 周建山;古顿国考[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叶风;鸿山遗址又有新发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华 轲;越国都城句无在东阳[N];金华日报;2006年

9 马立诚;子产支持舆论监督[N];经济观察报;2007年

10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刘伟;廉吏楷模季文子[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远明;春秋时期司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马卫东;春秋时期贵族政治的历史变迁[D];吉林大学;2007年

3 高兵;周代婚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芮方;周代爵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明月;东周时期的立法与司法[D];南开大学;2012年

6 王准;春秋时期晋楚家族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功;秦汉逃亡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金玉;周秦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陈剑;先秦时期县制的起源与转变[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谢伟峰;从血缘到地缘:春秋战国制度大变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平;论春秋时期上层社会的婚姻[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郝丽洁;试论春秋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华;从《左传》和《国语》看春秋时期的妇女及妇女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爽;试论春秋时期贵族妇女参政现象[D];吉林大学;2007年

5 汪敏;春秋时期的现实主义国家间政治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东黎;春秋时期诸夏戎狄冲突与融合之原因初论[D];吉林大学;2005年

7 魏健;春秋时期忠信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吕兵伟;试析春秋时期自杀现象[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俊杰;春秋时期楚国邦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戌梅;春秋时期的玉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72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72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c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