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后期御史台的政务官化
本文选题:唐代官制 切入点:御史台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开元十一年(723),唐代行政体制由三省制转变为中书门下体制。安史之乱结束以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发展。作为司法监察机构的御史台,日益插手国家行政事务,从参与中枢决策,到在政务运行过程中承担部分文书传递工作,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行政监督职能。御史台还直接侵夺本属于尚书省六部诸曹的政令权和事务权。御史台的政务官化倾向,使其在唐代后期的国家政务运行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原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地位和权力形成冲击。
[Abstract]:In the eleven years of Kaiyuan,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of the Tang Dynasty changed from the three-province system to the sublevel system. Since the end of the Anshi Rebellion, the sub-book system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As a judicial supervisory organ, the imperial court has increasingly interfered in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affairs. From participating in central decision-making to undertaking part of the transmission of docum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affairs, Performing the functions of administrative check and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the imperial station also directly encroached upon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orders and affairs belonging to the six Cao departments in Shangshu provin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state affairs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which impacts on the status and power of the former suprem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K242;D691.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仰东;;《聊斋志异·商三官》与唐传奇《谢小娥传》比较论略——兼及《商三官》本事问题[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余文兵;;试论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点及其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范淑英;;仙道之象——神仙道教对唐千秋镜的影响探析[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陆离;;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х.02264、Дх.08786与P.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8 陆离;;唐五代敦煌的司仓参军、仓曹与仓司——兼论唐五代敦煌地区的仓廪制度[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9 张兰;宋金华;;唐朝《水部式》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史兰芳;被胁迫行为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煜;民愤在量刑中的定位[D];湘潭大学;2010年
8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海花;《尔雅》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先昌;浅议隋朝御史的弹劾权[J];史学月刊;2005年11期
2 杨芹;曹家齐;;宋代“台阁”涵义考[J];学术研究;2009年01期
3 王宏治;;唐代御史台司法功能转化探析[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朱厦飞;;明朝监察制度研究及其借鉴意义[J];传承;2011年09期
5 张金虎;;从《明史·职官志》看明代监察体系[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6 陈玺;;诣台诉事惯例对唐御史台司法权限的影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杜文玉;五代御史台职能的发展与变化[J];文史哲;2005年01期
8 贾玉英;有关宋代御史台政制的几点辨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9 张东光;唐代御史台的里行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胡沧泽;唐代御史台与宦官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岗;;元御史台考略[A];《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C];2006年
2 王世华;;论明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3 胡沧泽;;汉唐监察制度的变革[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4 赵澜;;唐代官员服丧行为的全面制度化及其社会意义[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5 李之勤;;元代重建灞桥的又一重要文献——张养浩的《安西府咸宁县创建灞桥记》[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6 胡沧泽;;唐代御史大夫考论[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7 胡沧泽;;武则天与唐代监察制度[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8 桂栖鹏;;元代蒙古状元拜住事迹考略[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9 任崇岳;;论元代的廉政措施[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10 蔡东洲;唐金文;;张鹏翮出任河东盐运使考论[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天;御史台独立及权威性的加强[N];检察日报;2003年
2 陈智斌;盛唐的官员监察之道[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3 周天;唐代御史台监察范围的扩展[N];检察日报;2003年
4 金铁锋;组织机构 日趋完备[N];中国人事报;2000年
5 周天;御史“风闻奏事”[N];检察日报;2003年
6 春旺(云南);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管理[N];人民代表报;2000年
7 李孝纯;说说唐太宗治贪[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8 叶炳昌;中国古代反腐倡廉机制[N];太原日报;2006年
9 陈智斌;廉政监察制度造就盛世唐朝[N];湖北日报;2010年
10 山海夫;史谈“诗祸”[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河;北魏监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翔;唐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陈琳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4 陈灵海;唐代刑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刘丽君;清代顺康两朝科道官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建峰;唐代刑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王雷;金代吏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唐代御史台狱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丽娟;唐代御史台司法职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琦;曹魏御史台考述[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移生;唐朝御史弹劾权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丁少英;宋代监察法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王涛;宋代御史台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汪超;论唐代的监察制度[D];贵州大学;2007年
8 冯凤芳;唐代的虑囚制度[D];浙江大学;2011年
9 马妮;明代监察法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姚雯雯;论元代汉族士人在监察体系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4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7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