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盐斤加价与财权关系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3-28 06:53

  本文选题:盐斤加价 切入点:抵补药税 出处:《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5年01期


【摘要】:清末鸦片税成为政府收入的大宗之一,随着新政中鸦片禁政的实施和晚清财政支出的进一步膨胀,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为抵补鸦片税收,解决财政困境,清政府在印花税等措施不力的情况下,提出盐斤加价,各地督抚反应表现为反对盐斤加价、再加价、延期加价、另筹他法抵补等方面,实则都是反对中央干涉地方财政,这是中央和地方"共处型"财政关系下,财权和职能下移的表现。在政府整顿财权,以期重新集权于中央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争权型"的财权关系日趋突出。盐斤加价实施的实际效果,清廷不但没有达到集权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地方各省和中央的进一步隔阂,人民负担更加沉重。
[Abstract]: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opium tax became one of the major incomes of the governmen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n on opium in the New deal and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fiscal expendi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Qing government was faced with a serious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absence of stamp duty and other measures, the Qing government put forward an increase in salt jins. The local governors responded by opposing the increase in salt, then increasing the price, postponing the increase, and so on. In fact, they all opposed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interference in local finances. This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downward shift of financial power and functions under the "co-existing" fis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government rectifying fiscal power in order to re-centralize power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financial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lt jin price increase has not only faile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entralization, but also caused further estrangement between the local provinces and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and the burden on the people is even heavier.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相关成果,项目编号:09czhs01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4-qn-328 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教育科学项目相关成果
【分类号】:F812.9;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绍辉;晚清赋税结构的演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宋宇文;;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钦定宪法大纲》与《明治维新宪法》的不同结局探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3 廖常勇;;中国分税制改革的历史教训与现实思考[J];光华财税年刊;2009年00期

4 廖常勇;;现代税收视角下晚清厘金的再认识[J];光华财税年刊;2007年00期

5 蒋志如;;试论法学院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与法律专业技能教育[J];法学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6 吴力子;;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乡村管理困境与出路——定县(定州市)再调查的普遍性结论[J];江海学刊;2007年06期

7 李细珠;;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6年10期

8 刘天旭;;清末湖北财政危机与武昌起义的爆发[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周育民;;清季鸦片厘金税率沿革述略[J];史林;2010年02期

10 崔潮;;中国近现代财政转型的脉络剖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佩佩;清末东三省清理财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月;清末东北新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郑备军;中国近代厘金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郭艳茹;明清王朝治乱循环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6 廖常勇;清后期国债的财政制度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陈勇;晚清海关税政研究:以征存奏拨制度为中心[D];暨南大学;2007年

8 杨梅;晚清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尚季芳;民国时期甘肃毒品与禁毒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高f^;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金华;晚清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以外债为研究中心[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2 滕德永;;清代户部与内务府财政关系探析[J];史学月刊;2014年09期

3 申学锋;晚清户部与内务府财政关系探微[J];清史研究;2003年03期

4 王双见;;试析晚清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吴兆莘;国家预算底本质和职能[J];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5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谢庆奎;王懂棋;;中国府际财政关系研究:宪政分权的视角[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谢庆奎;王懂棋;;中国府际财政关系研究——宪政分权的视角[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燕玲;;微观角度认识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财政关系的几点思考[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姚瑶;理顺财政关系 推进简政放权[N];常德日报;2010年

2 ;发行市政债前提是理顺央地财政关系[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3 记者 郭晋晖;财政部长楼继伟:重构央地财政关系是最大难点[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贾若祥 ;“兄弟互助”靠感情更靠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5 某大型金融机构 简容;中国税事(四)[N];东方早报;2013年

6 刘晋;民建抚顺市委支招小城镇建设[N];友报;2007年

7 周天勇;税制要鼓励创业[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江;重构政府与村委会的行政和财政关系[N];东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进;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公共财政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宇;我国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关系变迁研究——一个基于集权与分权矛盾的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潘萍;试论中心城市市、区(县)财政关系的调整[D];厦门大学;2005年

2 樊玲;我国古代荒政的发展及荒政与财政关系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何露;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博弈式探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4 张欣;我国的分税制改革[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5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75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e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