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的广州花船
本文选题:花船 切入点:十三行 出处:《史林》2013年01期
【摘要】:清代中期,随着广州社会的发展及商业的繁荣,娼妓业也有所发展,并以水乡特色的"花船"最为著名,花船有着巨大的市场和顾客群体,官吏、商人、文人墨客、性饥渴阶层是花船的主要光顾者。它是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所,是消费西洋器物的重要场所,也与外国人士在华生活有一定联系。虽然花船的产生有一定社会基础,但它助长了性病蔓延及鸦片赌博的泛滥,破坏了社会的正常发展。
[Abstract]:In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society and the prosperity of commerce, the prostitution industry also developed, and was most famous for the "flower boa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water village. The flower boat had a huge market and customer group, officials, merchants, literati and ink people. The sex-hungry class is the main patronizer of flower boats. It is a place to receive foreign envoys, an important place to consume Western artifacts, and also has certain connections with the lives of foreign people in China. Although flower boats are produced on a certain social basis, But it contributed to the spread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nd the spread of opium gambling, undermining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society.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
【基金】:广州十三行重点研究基地 2010年广东省高校《广州十三行与岭南社会文化变迁研究》(10JDXM77001) 2011年广州大学专项课题《海外贸易与社会变迁—以广州十三行为中心》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2.81;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占才;;清朝禁止西方女性来华导致的冲突[J];文史天地;2010年08期
2 郭卫东;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妇女进入中国通商口岸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9年01期
3 欧安年;旧广州娼妓问题之历史回顾[J];岭南文史;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徐辉;论歌妓对宋词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何胜莉;;化身型虎故事的主题分析和历史流变[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张莹;;试析宋代女性文学的发展状况与独立价值[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熊笃;;论元散曲中的青楼词兼论元代妓女特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郭艳;;声色殇 红颜殒——浅析中国古代乐妓成因[J];大家;2010年24期
7 王建华;中国古代文人和妓女[J];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8 欧阳珍;;论柳如是及其词[J];大众文艺;2010年11期
9 孙星群;;福建古代音乐探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杨宗红;;文史结合,深入理解文学经典——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兼谈“应用性人才培养”理念观照下的古代文学教改[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丕;;传统幕僚制度对当代公共管理的启示[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英兰;;民国社会病态与弱势民众生活述略[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小燕;中古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方旭红;集聚·分化·整合:1927-1937年苏州城市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黄敬斌;十八世纪以降江南居民的消费[D];复旦大学;2006年
5 王克霞;革命与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6 仇f ;近代狭邪小说艺术史论[D];扬州大学;2008年
7 刘明坤;李涵秋小说论稿[D];扬州大学;2008年
8 周向阳;清代治理邪教犯罪研究(1644-1840年)[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登科;书法与宋代的社会生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袁敦卫;社交形式的变迁[D];中山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菲;南朝吴声与吴地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晋华;清代澳门娼寮章程初探[D];暨南大学;2011年
3 马静静;晚清民国文献史料中的女赌问题初探[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楠;明代皖人戏曲中文学母题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韦丹凤;广西活态铜鼓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孙胜杰;论三十年代作家笔下的妓女形象[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治秀;唐宋女冠与唐宋诗词[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林日杖;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在华洋行经济活动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姚海英;宋元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飞;晚清外国在广州的房地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冷东;林瀚;;清代广州十三行与中西文化交流[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邢永福;清代广州“十三行”档案首次系统公布——在“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港”研讨会上的讲话[J];历史档案;2002年02期
3 何龙宁;“哥德堡号”沉船与广州十三行研究[J];广东史志;2002年03期
4 赵立人;《广东新语》的成书年代与十三行[J];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5 蒋祖缘;清代十三行吸纳西方文化的成就与影响[J];学术研究;1998年05期
6 林瀚;;清代广州十三行在中西交流中的历史地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7 赵春晨;陈享冬;;论清代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的兴起[J];清史研究;2011年03期
8 黄国声;十三行行商颜时瑛家世事迹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9 叶显恩;世界商业扩张时代的广州贸易(1750~1840年)[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江波;;清代广州“十三行”制度的政治考量[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大珂;;唐宋时期广州的波斯蕃商与怀圣塔[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曾昭璇;;南汉兴王府的土木工程[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3 唐森;;南汉主刘氏族属评议[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4 周霞;刘管平;;风水思想影响下的明代广州城市形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李木妙;;海上丝路与环球经济——以16至18世纪中国海外贸易为案例[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葛金芳;;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论略[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元林;;宋元时期南海神、天妃封号与崇拜研究[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希为;;略论唐代海外交通发展的新态势[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9 周桓;;义净前往南海诸国和印度的事迹及其贡献——兼述古代中国与南海诸国的友好关系[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10 李金明;;《郑和航海图》中的南海诸岛[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陈瑞春;78项目获“省遗”殊荣 广州8项入选列第一[N];广州日报;2006年
2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蒲荔子 李培 实习生 吴培锋;梦回宋朝:繁华之都[N];南方日报;2007年
3 记者 张景华 吴春燕;广州南越王宫署遗址将对外开放[N];光明日报;2006年
4 ;戏里戏外 海珠大戏院 幕起幕落粤韵风华迁[N];广州日报;2006年
5 张宝英;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奉行“一口通商”政策始末[N];中国档案报;2006年
6 黄利平;以讹传讹何时了[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记者 刘彦广、赵琳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最多[N];广州日报;2006年
8 撰文 余星初;晋代中兴名臣陶侃[N];九江日报;2006年
9 记者 蒲荔子 实习生 李培 通讯员 韩维龙;南越王宫御苑风采今日重现[N];南方日报;2006年
10 ;香港海员大罢工[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卜奇文;清代澳门与广州经济互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高志超;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3 周加胜;南汉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郎国华;宋代广东经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周岩厦;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D];浙江大学;2006年
6 陈欣;南汉国史[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五州;清代广州人口与消费[D];暨南大学;2005年
2 栗彩艳;十三行制度生成文化基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畅;戏剧与现实:元代娼妓的两种人生[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晓曦;唐代广州蕃坊与地方经贸关系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吴青;十六至十八世纪欧洲人笔下的广州[D];暨南大学;2005年
6 赵殿红;“康熙历狱”中被拘押传教士在广州的活动:1662-1671[D];暨南大学;2002年
7 潘剑芬;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在穗澳地区的图书出版活动(1581-1840年代)[D];暨南大学;2008年
8 郑宇;朱_g及其笔记《萍洲可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军;官绅鼓噪下的政区变革[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巴冰冰;从《北里志》看唐代的市井妓业[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81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81760.html